公元2o61年,银河系,地球联合文明疆域。
战争的创伤在星海中缓慢愈合,如同巨大生物体表狰狞的伤口在时间作用下结痂、收口。
破碎的小行星带被清理或标记,扭曲的空间节点在宇宙自我修复机制下逐渐平复,漂浮的战舰残骸大多被回收,提炼出珍贵的金属和未完全失效的能量单元。
三大文明的核心星系——“家园”、“纯光之海”、“永恒黑塔”——外围那曾抵御了毁灭性攻击的暗金色“堡垒”护盾已经降级为常规防御级别,但能量读数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无声地提醒着所有人和平的脆弱。
社会秩序在官方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步恢复正常。
媒体广泛宣传“L-77大捷”和“银河中央防御战”的辉煌胜利,颂扬将士的英勇和科研人员的智慧,刻意淡化了“彼岸”基地的牺牲细节以及那份来自高维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和平协议。
民众在欢庆劫后余生的同时,也被鼓励投身于重建工作和科技研,一种“居安思危、砥砺前行”的氛围在联合文明内部悄然形成。
然而,在最高决策层和核心科研领域,气氛却截然不同。
“昆仑之心”基地,零号空间,气氛凝重如常。
李艳博士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星图上清晰地标记着三大文明疆域,以及那个位于银河系中央、已被列为绝对禁区的“古战场”。她的指尖划过星图边缘几个不起眼的、闪烁着微弱绿色光点的星系。
“根据协议,‘秩序守护者’——也就是‘收割者联盟’——有权进行非侵入式远程观测。”李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她的眼下的乌青显示她仍未从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中完全恢复,
“我们的深空监测网络现,在过去三个月里,这几个星系的背景辐射出现了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周期性调制。模式分析显示,这与高维能量特征存在百分之六十七的吻合度。”
她操作控制台,调出复杂的频谱图。“他们在履行‘观察’条款。虽然目前只是远距离扫描,但我们无法确定其观测精度,也无法预测他们是否会逐渐增加观测强度。”
王海峰教授挠着他那永远乱糟糟的花白头,叹了口气:“这感觉就像住在玻璃房子里,外面随时有人拿着高倍望远镜盯着,还得假装自己生活得很‘正常’,很‘无害’。”
他最近负责对“悖论之矛”的实战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试图优化“混沌序列”的编码,但进展缓慢,高维观测的压力让他倍感烦躁。
“枢机”的合成音平稳地响起:“逻辑推演表明,在对方拥有技术优势且协议存在单方面违约条款的情况下,将核心科研活动和关键技术突破完全暴露于其观测之下,具有极高的战略风险。建议启动‘分散化’和‘隐蔽化’科研战略。”
孔方佳元帅的全息投影出现在零号空间中央。他身着玄黑色常服,身姿依旧挺拔,但眉宇间似乎沉淀了更深的凝重。
他静静地听着汇报,目光扫过星图上那些被标记的观测点,最终落在了星图之外,那片代表着遥远仙女座星系的、尚处于暗淡状态的区域。
“星盟和帝国的意见如何?”他问道,声音平稳。
李艳回答:“奥罗拉议长和奥古斯都皇帝原则上同意我们的判断。
星盟已经开始将部分灵能深层研究和远古文明遗物分析项目转移到其疆域内一些极为隐蔽的、具备天然能量屏蔽效应的星云实验室。
黑塔帝国则加强了其‘铁幕’星云内几个古老军事堡垒的保密等级,计划将新型武器测试场迁移至彼处。”
孔方佳微微颔。“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银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处于‘观察者’的视线之下。我们需要一个更安全、更不受干扰的备份研基地。”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仙女座星系的方向,那里,曾经有一个名为“彼岸”的基地,为了文明的存续燃尽了最后的光辉。
“是时候,重新点亮‘远航’计划的火炬了。”孔方佳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决定性的力量,“而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隐秘,更加高效。”
几乎在同一时间,遥远的仙女座星系,m31-γ-o7恒星系。
这个星系位于原“彼岸”基地所在星域的边缘,距离那场引爆红巨星的惊天之战已有近两个地球年。
星系内第三颗行星,一颗拥有稀薄大气、冰封两极和广阔褐色岩石大陆的星球,被幸存下来的“深渊远征军”临时命名为“新岸”。
“新岸”行星的地表,狂风卷着红色的沙尘,拍打着临时搭建的、覆盖着伪装网的半球形建筑。低重力环境下,一切活动都显得有些迟缓。
但在行星的地下深处,依托一个天然形成的、规模宏大的熔岩隧道网络,一个充满生机的秘密基地正在顽强地运转。
基地中央控制室,灯火通明,各种仪器设备出的嗡鸣声与人员压低声音的交流声混杂在一起。
周擎大校站在主控台前,他比两年前显得更加消瘦,皮肤因缺乏日照而显得有些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依旧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厚厚的岩层,直视星空。
他面前的主屏幕上,显示着星系外围数个隐蔽监测站传回的实时数据。
屏幕一角,一个独立的窗口正播放着一段经过处理的、记录下红巨星最后时刻狂暴景象以及“归途之光”通道崩溃瞬间的影像资料。
这段影像,是基地所有成员心中永不磨灭的烙印,也是驱动他们活下去、坚持下去的动力。
“能量水平稳定,生命维持系统效率百分之九十二,地下生态农场第三季作物长势良好……”一名年轻的军官正在例行汇报基地状况,他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谨慎,也带着一丝希望。
周擎默默听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再次瞥向那个影像窗口。那一瞬间的毁灭与牺牲,至今仍让他午夜梦回时感到心悸。但他更清楚,他们能幸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近乎奇迹的概率事件。
当“深渊回响”计划启动,红巨星内部的能量谐振腔被引爆时,产生的能量洪流和时空扰动远预期。
周擎在最后关头,下达了基地非核心人员提前疏散至“新岸”及附近其他预设殖民点的命令。
而他自己,则率领一支由最精锐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锚点小组”,坚守在红巨星轨道上的主控站,确保共振编码的精准注入,直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