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也是一个问题。”
颜思齐搓了搓手,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担忧,
“内河不比海上,行不得大船,咱们手头现在怕是没有足够的船运送三万大军呀。”
“即使现在开始造,雅兰城军械库也没有内河战舰的预制件,”
“加上冬季的严寒,怕是也造不够数呀。”
“颜叔多虑了,”
李国助咧嘴一笑,语气轻松,
“其实雅兰城现在主打的12o吨级老闸船就差不多够用了。”
他顿了顿,伸手比划着船的吃水深度,
“老闸船本来就是特意设计的潜吃水,可以河海两用的船型。”
颜思齐闻言舒展了眉头,重重一点头,语气也轻快起来:
“如果是12o吨的老闸船的话,那咱们的预制件倒是很足的,”
“现在开始组装,完全可以造出足够三万大军使用的内河船。”
“但不能在雅兰城军械库造,得把预制件运到阿江中游的船厂去造。”
李国助眉头微蹙,话锋一转,
“不过12o吨级的老闸船只有船和船尾各有一门9磅炮,侧舷有4门6磅炮。”
“要打宁古塔城和阿勒楚喀要塞,火力可能还有点不够。”
“根据洪升提供的数据,阿江、松花江最大可以顺利行驶3oo吨级的内河战舰。”
“哦!既是到了这个吨位,火力配置肯定不弱吧。”
沈有容眉峰微挑,眼中闪过一丝惯经战阵的锐光,语气里带着水师老将特有期待。
登莱镇买过永明镇2o艘魔改福船,所以沈有容和袁可立都知道吨级是什么意思。
李国助闻言,转身走到颜思齐的办公桌前,拿起案上半截炭笔,又抽了张空白纸,手腕轻转,几笔勾出一个平底船型的轮廓,拿起来指给沈有容看:
“这船得按浅吃水来造,不用3oo吨,15o吨足以,吃水不过四尺六寸,松花江的浅滩、急流都能过。”
“船头一门12磅红夷炮,迎头轰要塞城门最趁手。”
他笔锋移向船尾,画了个炮位,
“船尾也得配一门12磅炮,万一被追尾,能反手给敌人一下。”
接着在船体两侧各画了两个标记,
“两舷各两门6磅回旋炮,跟船头船尾的炮形成交叉火力网,敌船想绕都绕不开。”
他顿了顿,指着船身中部的胸墙,
“甲板边上得立三尺七寸的木墙,开射击孔,藏三十个燧枪兵,炮手装炮时,燧枪能压着敌人不让靠近。”
“哦对了,船得用桨帆混合动力,24支长桨,顺风挂帆逆风划桨,急流里也能往上冲,灵活性差不了。”
他把炭笔往桌上一搁,指着草图,
“这么配,远有12磅炮轰城墙,近有6磅回旋炮护舷,还有燧枪兜底,不管是打要塞还是接舷战,都够使了。”
“为何不用18o吨级的老闸船?”
颜思齐问道,
“那船可是配备了两门12磅炮和六门9磅炮,火力比你那15o吨的船强多了。”
“因为18o吨的老闸船吃水有点深。”
李国助解释道,
“内河战舰的关键在于吃水要浅,因此平底设计最为合适。”
“你看那沙船,由于是平底结构,即便是5oo吨的,吃水也仅有六尺左右。”
“老闸船毕竟是海河两用船,船底略显尖削,吃水自然也会稍深一些。”
“18o吨的老闸船不一定能在松花江全段通行,即便是12o吨的也显得有些勉强。”
“至于我这15o吨的内河战舰,虽然是平底设计,但侧舷不配6门9磅炮,主要是为了减轻重量,确保吃水足够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