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思索一番,面露忧虑道:“父皇,十五弟朱植年纪尚幼,此时封王于辽东,恐有不妥。
您瞧,还有好些比朱植年长的皇子,封地至今都还未定下。
而辽东如今乃是大明最为富饶之地,若此时将辽东封与十五弟,那些皇子心中怕是会生出不满。
除了此前已获封地的皇子,剩下的诸位皇子得知此事,难免会心生怨怼。
如此一来,恐会引皇子间的嫌隙,不利于皇家和睦。
再者,辽东局势复杂,朱植年纪小,恐难担此重任。还望父皇三思,权衡利弊,再做定夺,以免无端生出诸多事端。”
辽东之地,富甲一方,任哪个皇子都盼着能将其当作自己封地。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说白了,只要去辽东就藩,哪怕整日清闲无事,也有花不尽的钱财,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如此诱人之地,于皇子们而言,不啻于一块肥肉,谁能不心动?
毕竟,坐拥辽东,便意味着握有无尽财富,尽享荣华,这般美事,自然引得皇子们皆有觊觎之心。
况且辽东军堪称大明强军之,自家封地内若有这般强军坐镇,底气自然十足,说起话来也更具分量。
有此强兵为后盾,不仅能保封地安稳,还能在朝堂诸事上,让旁人多几分忌惮与重视。
如此一来,无论是应对各方事务,还是在皇室宗亲、朝中大臣面前,都可挺直腰杆,诸多事宜也会顺遂许多。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哼,甭管封哪个皇子,总有人会不满意。再者说,这事儿咱拿了主意,便是定论,哪由得他们挑肥拣瘦!”
朱元璋心思其实明白得很。
如今常孤雏身为封疆大吏,镇守辽东,权势不小。
他寻思着,得安排个王爷过去,好监督、制衡常孤雏。
虽说常孤雏算是朱标这边的人,可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些事儿不得不预先考虑。
正所谓先小人后君子,于国家大事得这般,家里事儿也不能例外。
他这么做,无非是想把局面稳稳掌控住,确保各方势力平衡,大明江山稳固。
朱标对此自然心中有数,只是他并未言语。
自古以来,皇家多薄情,帝王之术向来如此。
很多时候,帝王行事也身不由己,不能仅凭一己喜好。
身处高位,为保江山社稷安稳,不得不权衡各方利弊,诸多决策皆是无奈之举。
这其中的复杂与艰辛,非旁人所能轻易体会,朱标深知此理,故而选择沉默。
朱元璋道:“标儿啊,你可莫要怪为父。老十五与雄英向来是要好的玩伴。待朱植做了辽王,日后雄英登基,辽东便不会生出什么乱子。况且常孤雏又是雄英的舅舅,让王室与外戚相互制衡,如此一来,雄英治理起来岂不更加容易,也能得心应手。”
朱标道:“儿臣怎敢责怪父皇?父皇这一番苦心,儿臣心里清楚着呢。”
朱元璋安排朱植,那可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