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西部,阜新市西南部,有一个名为清河门区的地方。这里东西宽17。25公里,南北长12。6公里,总面积98。54平方公里,虽面积不大,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魅力。它东与义县稍户营子镇隔细河相望,西、南与义县高台子镇相连,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镇、蜘蛛山乡接壤,处于辽西蒙东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一、历史沿革:岁月长河中的记忆
清河门区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河边门设立,它是清代柳边21个边门之一(后改为2o个)。因边门临近清河,故得名清河边门,后来人们简称为清河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都属于义州管辖。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河门建制为镇,隶属于锦州府义州。那时,这里商贸活动开始兴起,逐渐形成集镇的雏形。
民国初期,清河门归义县管辖,实行区村制,为第七区,下辖多个村庄。1929年,废道制,清河门仍属奉天省义县辖。同年末,东北易帜,奉天省改为辽宁省,清河门随之归属辽宁省义县。1936年,日伪当局废“区村制”,实行“村屯制”,清河门成为义县清河村。1938年1月,又改“村屯制”为“街村制”,称义县清河门街。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建立伪满洲国,将辽宁省改为奉天省,清河门属奉天省义县辖。1934年12月,日伪实行新省制,划东北为14省,设锦州省,清河门又属锦州省义县辖。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光复,同年9月间中共辽西地委成立,清河门属辽西地委义县辖。但次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清河门,这里又归属辽宁省义县辖。1947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清河门。1948年初,热辽专区北阜义县联合政府在清河门建立,清河门隶属热河省热辽专区辖,为北阜义县第九区。1949年5月,撤销北阜义县联合政府,清河门改属辽西省义县辖,为第九区。1954年6月19日,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清河门属辽宁省义县辖,依旧是义县第九区。1955年3月,撤销义县第九区,建立义县清河门乡。1956-1958年期间,清河门隶属辽宁省锦州专区义县辖,先后为义县清河门乡、清河门镇、清河门区。1959年8月,清河门划归阜新市,并建立阜新市清河门人民公社,同年1o月隶属阜新市郊区办事处辖。1978年3月,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蜘蛛山公社的芹菜沟大队和伊吗图公社的吴家窑大队划归清河门镇人民公社管辖。198o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为清河门镇人民政府,仍隶属阜新市郊区。1983年2月21日,经辽宁省政府批准筹建清河门区,同年9月2o日,清河门区筹备小组正式开始对外办公。1984年3月31日,清河门区人民政府成立,隶属辽宁省阜新市,一直延续至今。
二、下辖乡镇与街道:各有千秋的区域
(一)河西镇
河西镇位于清河门区西部,是一个充满乡村气息与展活力的地方。全镇下辖邢家屯村、六台村、后窑村、三道壕村、东堡子村、南街村、河西村等7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农业是主要产业之一。当地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同时也积极展特色农业。比如,邢家屯村的葡萄种植颇具规模,这里的葡萄品种优良,口感甜美,每到收获季节,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客商前来采购。此外,河西镇还注重展工业,有一些小型的工厂,涉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农产品加工厂将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镇内交通便利,乡村公路连接着各个村庄,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和村民的出行。河西镇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庙会等,庙会上有各种民间手工艺品、特色小吃,还有戏曲表演,热闹非凡,传承着当地的文化传统。
(二)乌龙坝镇
乌龙坝镇位于清河门区南部,自然风光优美,生态资源丰富。这里有着独特的湿地景观,蒲草泡湿地水草丰茂,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每到春夏季节,湿地里芦苇摇曳,荷花盛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乌龙坝镇也积极展农业,种植了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养殖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展,养殖牛羊的农户众多。镇内的牲畜交易市场历史悠久,从清朝时期就自形成,如今更是展成为重要的牲畜交易集散中心。这里的牛源主要来自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区,到市场采购的客商则来自云南、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市场的牛交易正朝着“买全国、卖全国”的方向展。乌龙坝镇还注重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如明长城遗址就位于蒲草泡子村。虽然如今遗址只剩下一个石碑和一条小土岗子,但它见证了当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清河街道
清河街道是清河门区的中心区域之一,人口密集,商业氛围浓厚。街道内有繁华的商业街,各类商店、市、餐厅林立,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这里还有多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科普讲座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清河街道保留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街区,这些建筑见证了清河门区的展变迁。漫步在街道的小巷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同时,街道也在不断进行现代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新北街道
新北街道是清河门区的新兴街区,城市建设较为现代化,基础设施完善。这里有许多新建的住宅小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新北街道注重展服务业,有一些商务办公楼和商业综合体,吸引了不少企业和商家入驻。街道内的教育、医疗资源也比较丰富,有多所学校和医院,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此外,新北街道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为年轻人提供了创业平台和展机会,激了街区的展活力。
三、历史人物:岁月长河中的璀璨之星
在清河门区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虽然可能没有广为人知的历史名人,但那些为当地展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同样值得铭记。比如,在煤炭开采时期,无数的矿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辛勤劳作,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担当,在黑暗的矿井中挥洒着汗水。还有一些地方乡绅和商人,在清河门区的商贸展过程中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积极开拓市场,引进先进的商业理念和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在文化教育领域,也有许多教师和文化工作者,他们扎根基层,致力于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共同构成了清河门区的历史记忆,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
四、必游景点: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
(一)辽慎微祖墓群
辽慎微祖墓群是清河门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这里埋葬着辽代的皇室成员,对于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丧葬制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墓群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如陶瓷器、金银器、玉器等,这些文物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反映了辽代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文化特色。虽然如今墓群的地面建筑大多已不复存在,但通过考古掘和研究,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辉煌。来到这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辽代,让人对那段历史充满了遐想。
(二)三塔沟
三塔沟位于清河门区境内,是一处自然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宛如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景区内有清澈的溪流,沿着山间蜿蜒流淌,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溪边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景色十分迷人。三塔沟还有着独特的地质景观,岩石奇特,形态各异。在景区内,还可以看到三座古老的佛塔,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屹立不倒,为景区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游客可以沿着山间步道漫步,欣赏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秋天,枫叶如火,层林尽染,美景如画;冬天,银装素裹,别有一番韵味。
(三)梨山诗画
梨山诗画景区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里的山峦连绵起伏,山上种植着大量的梨树,每到春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仿佛一片花的海洋。微风吹过,花瓣飘落,宛如雪花飞舞,美不胜收。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梨山诗画景区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地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和书画作品。景区内还设有一些文化展示区,展示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文化的熏陶。
(四)黄花山湿地
黄花山湿地位于乌龙坝镇,占地面积广阔,湿地内水草丰美,生态环境良好。这里生长着大量的黄花菜,每到夏季,黄花菜盛开,一片金黄,与周围的湿地景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黄花山湿地还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游客来到这里,可以观赏到各种珍稀鸟类,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此外,湿地周边还有一些农家乐,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五)7o3战备工程旧址
7o3战备工程旧址是一处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地方。它建于上世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当时为了应对国际形势而建设的重要战备工程。如今,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座旧址依然保存完好,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走进旧址,里面的设施和布局依然清晰可见,仿佛能够看到当年紧张的备战场景。这里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参观旧址,人们可以了解到当年的历史背景和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五、民俗风情:多元文化的独特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