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落在新落成的工坊屋顶,金属与石材碰撞的清脆声响从内传来。陆昭身披轻甲,缓步走入这座由工匠与学者合力打造的“玄启工研所”。这里不仅是兵器改良的中心,更是他推动科技变革的核心阵地。
徐逸紧随其后,目光扫过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图纸与模型,低声说道:“看来他们的准备已经就绪。”
“是时候了。”陆昭点头,大步走向中央展台。
几名身穿粗布长袍的学者见状纷纷起身,其中一位年约四旬、眉宇间透着精明之色的男子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诸位同僚已将近期研究成果整理完毕,恭请检阅。”
陆昭抬手示意众人不必拘礼,目光落在展台上陈列的一系列器物上——有改进后的连弩机括、新型火油罐、可拆卸组装的攻城器械,甚至还有以木制齿轮驱动的简易风力磨盘。
“先说说这个。”他指向那具连弩机括,“射和威力如何?”
一名年轻匠人立刻上前解释:“此为‘追影三叠’,一次装填可连三箭,射程比传统连弩提升两成,且结构更紧凑,适合骑兵携带。”
“很好。”陆昭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战场瞬息万变,谁能更快出手,谁就能掌握主动。”
接着,他们又演示了一种新型火油罐。不同于以往的陶制火油弹,这种罐体采用薄铁铸造,内部填充特制混合火药,投掷后可自燃并爆炸,对敌军阵型造成更大破坏。
“若用于守城或夜袭,效果应佳。”徐逸评价道。
“不止如此。”那位年长学者补充道,“我们还在研究一种远程投掷装置,可将火油罐投至三百步之外,配合骑兵突击使用。”
陆昭听得频频点头,随即转向另一侧的模型——一座可快拆卸重组的攻城塔。
“这是?”他问。
“名为‘破云梯’。”学者介绍道,“采用榫卯结构,无需钉锤即可拼接,运输方便,攻城时可迅搭建,亦可分段升降,适应不同城墙高度。”
“妙!”陈虎在一旁忍不住插话,“以前攻城最怕被敌人用火箭烧毁攻城器械,这东西若是能推广,我军攻城效率至少提升三成!”
陆昭没有急着表态,而是走到最后一项展品前。那是一块铜制圆盘,表面刻有复杂的纹路与刻度,旁边还有一根可旋转的指针。
“这是什么?”
“回主公,此为‘地脉罗经’,是我们参考古籍与天象推演所得,可用于测绘地形、测定方位,尤其适用于山林与沙漠地带行军。”
陆昭神色微动,接过那铜盘细细端详。他虽非专业地理学者,但前世在历史研究中接触过不少古代导航仪器,眼前这件显然融合了多种技术精髓。
“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回主公,”那名年轻匠人答道,“我们在翻阅古籍时现,一些失落的文明曾掌握类似的定位技术,结合我等近年对磁石与星象的研究,才得以复原出初步模型。”
“很好。”陆昭沉声道,“这项成果不仅可用于军事,将来还可用于开垦荒地、修筑道路、建设水利,意义深远。”
他环视众人,语气郑重:“今日所见,皆为我玄启未来之根基。科技,不单是武器,更是改变世界的钥匙。”
学者们神情肃然,纷纷躬身应诺。
“接下来,我要你们做的事,不只是制造兵器,而是创造未来。”
“主公请讲。”年长学者上前一步。
“第一,继续优化现有装备,尤其是远程投掷与防御系统;第二,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领域——比如动力机械、信号传递、医疗器具。”
“动力机械?”有人低声重复,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不错。”陆昭点头,“我们可以尝试用水力或风力驱动大型器械,减轻人力负担。也可以研究通信方式,让战场信息传递更迅。”
“主公之意,是否是指类似烽火狼烟,但更为精准快捷的方式?”徐逸敏锐地捕捉到重点。
“正是。”陆昭目光灼灼,“若能在百里之外传讯,战场上便可知己知彼,克敌制胜。”
学者们陷入沉思,片刻后,那年长学者缓缓开口:“主公,此事难度不小,但我们愿意尝试。”
“很好。”陆昭微微一笑,“我会调配资源,优先支持你们的研究。另外,我也会联系外部势力,看看是否有可合作之人。”
“主公要对外合作?”陈虎皱眉,“那些势力未必可信。”
“正因为不可信,才更要谨慎行事。”陆昭淡淡道,“但我相信,只要利益一致,合作并非不可能。”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远方:“如今,玄启已不再是从前那个边陲小城,而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势力。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守住这片土地,而是引领它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会议结束后,陆昭独自站在工研所外,望着远处热火朝天的工地。学堂二期工程即将完工,士兵训练如常,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景象背后,一场关于未来的较量,正悄然展开。
“主公。”徐逸不知何时来到身旁,“您刚才提到要联系外部势力……可是已有目标?”
陆昭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缓缓抽出腰间佩剑,指尖轻轻划过锋刃。
“寒霜国的那位老学者,不是还在等我的答复吗?”
徐逸闻言一怔,随即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不过,”陆昭嘴角微微扬起,“他若想来教书,得先学会听我说话。”
他转身大步离去,衣袍猎猎作响,如同战旗飘扬。
工坊内,学者们仍在热烈讨论,图纸上的线条交错纵横,仿佛预示着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正在缓缓铺开。
一阵风掠过屋檐,吹散了空中浮尘,也吹开了玄启科技展的新篇章。
远处,一只信鸽振翅高飞,消失在朝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