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再转回到天津卫户部清吏司衙门。
“张阁不用看咱家,咱家来此也只是问询,具体的还是要你们这些个肱骨大臣来办。”
高时明的话音落下,张书缘顷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转而就看向了孙居相。
而孙居相此时的是眉头紧皱,脸上的表情是变化不断。
“唉,实不相瞒阁部,下官知道您在顾虑什么,可有句俗话说的好,无矩不成方圆。这天津地区的商贾勾结墨吏欺上瞒下贪污税款,若是不罚,这如何能对得起吾皇,对得起百姓?”
孙居相很明白张书缘是在说什么。
但他本就是个刚正之人,哪怕是面对刘基之后也敢出手惩戒,所以在他的心里是很不愿意放过那些个奸商和墨吏!
“恩,此话有理,但我等也要考虑现实。一旦我天津地区商业动荡,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是你我都负责不起的大事。要不这样吧,一旦查明毛九华等前任县令之后,针对商贾你我只抓典型如何?”
听着孙居相的话,张书缘就很是满意,但再满意他也得要考虑现实不是?
虽说他管理的商业司之下有惠民坊,但以惠民坊的财力而言,其根本就支撑不了整个北直隶的物资需求,到头来还是的靠这些个大商贾。
“好吧,那就依照阁部之言办理吧……”
孙居相是无奈的叹了口气,心底里只想慢慢的跟城内的奸商算这笔账了。
定下处理决策之后,张书缘也不管那王德化查的如何了,直接便起身邀请二人前往武清县分管衙门了。
好在,时辰尚早,距离定好的未时,还有一个时辰的功夫。
于是,张书缘便就领命衙内差吏去买吃食了,打算等自己几人吃饱喝足后,好好的跟那群商人盘盘道!
……
就张书缘那边忙着吃喝拉撒的同时,郭九鼎与吴应箕也带着大量的士兵涌入了城里,而身在天津卫所的毕际壮,则是与杨麒在大谈朝廷改举的决心。
兵丁进城,很快四方城门就戒严了,看到这一幕的百姓旋即就被吓了一跳,赶忙带好东西掉头就回奔家中,生怕惹到了这群兵丁。
至于那些押着货物正准备出城的商贩,则是被商业司的主事要求登记造册,待登记完了才可出城。
由于张书缘接受了那些商贾的会面请求,再加之这些个商人们都去到了东城,所以这西城的各大富族店铺就没什么防备,郭九鼎几乎是没非什么力气,带人冲了进去。
而位于东城的查账的吴应箕,就没郭九鼎那般好行事了。
他刚带人走到丰裕粮行的店前,就被其掌柜主事给拦住了。
“这位大人,敢问您这是何意?我丰裕粮行何处犯了规制?”
这位掌柜不傻,在看到吴应箕带着兵后,旋即就派人去找家主了。
“没有犯了规制,但如今我司要例行核查,还请掌柜的行个方便。”
看了眼这老掌柜,吴应箕便就想来个先礼后兵了,毕竟自己此来不是为了拿人。
“大人,这核查不是,不久日刚过来过吗?这怎么又来?”
这位掌柜言辞倒是规矩,但眼神间的态度却是很不忿。
但毕竟老话说的好,民不与官斗,再加上他们所面对的乃是新立衙门,再加之又是主管他们商道的,所以这掌柜的便就不敢张狂放肆了。
“是不久前来过,但你可知为何要再度核查?本官此次带人核查乃是为了你等百姓而谋福,倘若账实相对,那我司将对你等展开一系列的帮扶举措,还望掌柜的多多配才是。”
吴应箕说的没错,作为跟在张书缘身边的人,他自然是知道些张书缘的想法。
“哎呦,各位大人这是为何而来呀。来来来,快随草民入内相谈,外面风大。”
就在这掌柜的不知该怎么办时,其幕后老板便就打着呵呵出现了。
“朱家主回来了啊,久仰久仰。”
这丰裕粮行的老板姓朱,名叫朱光赫,年龄又四十四左右,而其粮行已是历经三代人的经营了。
别看他姓朱,但实际上他跟朱家皇室是没什么关系的,至多说他们两家几百年前是一家。
“哎呦,不敢不敢,草民不日前南下采买,一直还未来得及拜会诸位大人。”
“诶,朱家主免礼,我等来此是有公办,还请您能配合。”
见正主出来了,吴应箕也不废话,直接就道明了来意。
“哎呦,大人客气了,既是公办,那草民理应配合,李掌还不快去给大人们奉茶。来,大人请。”
看了眼吴应箕身后的兵丁,这朱光赫就知道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了,但又不敢当场违抗,所以他只得是陪笑着,一边请吴应箕进入核查,一边又以手势暗示下人去找其他商贾联合了。
“康伯、俊良,你们带人继续核查,秋营三队随我入内核办。”
“是!”
吴应箕一声令下,身侧的下属旋即就带着人四散了开来,冲向了其他富族的商铺。
入内之后,吴应箕没有任何动作,他手下的军士便就自动开始行事了,一瞬间整个铺子里的客人全部被吓出了店铺。
那那些当兵的手上也没个轻重,上去就是一个劲的翻找,那场面就和抄家没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