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随着朱由检下令放田契,温体仁这个内阁司员兼户部尚书的大佬就开始干活了。
当一张张田契按照英灵亲属的户籍放到手中时,这群人才现,他们皇帝陛下竟然除了给予了抚恤金以外,还给了他们十亩田!
顿时山呼万岁声再次响起,而在这一刻,朱由检在这小小的万寿山,声望达到了顶峰,依然是做到了民心所向的地步!
在做完了抚恤之后,朱由检又安排了孙承宗带人在武祠前以兵部的名义立誓为他们复仇,同时也让跟随而来的五军营,搞了一次阅兵活动,来给平民百姓打气加油。
站在高台之上,朱由检是凝望着下方的黎民百姓,心中是默默誓,自己一定要让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安息,一定要让大明江山重新稳固起来!
……
处理完了这件大事之后,众人在昌平休整了半日便就回京了。
在回京的路上,张书缘盘算了一番便就现,朱由检这是开始退田了。
而此次退田的力度很大,据他估算少说有个一万顷左右。
因为,那些田契他也趁着人多时瞄了几眼,现那地契基本上都是写着十亩的字样。
没错,经过朱由检和温体仁的商议,朱由检便现,自己这田产要退起来还真不是一时半刻能退得了的。
这之所以朱由检的田不好退。
一是他的田产太多,还没人敢买。
二是普通百姓不敢收他的田。
三是这偌大的田产,若是要白给出去的话,他朱由检总感觉是亏了些什么。
不过好在,他与温体仁也不是傻子,这既然感觉白给是亏,卖又卖不出去,那为何不借此来收拢一番民心军心呢?
……
随着他们回到京城后,没过两日这件事便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而京中的百姓们更是在大谈特谈此事,他们总觉的自己这皇帝陛下是非同寻常帝王了。
而回到京师后,张书缘也是高兴极了,拉着温体仁与毕际壮就好好喝的了一顿大酒。
温体仁更是对此赋了一打油诗。
圣主临朝忧万方,将士浴血守边疆。
宵衣旰食思良策,抚恤恤典慰忠良。
布衣巡边情意切,金帛赐予暖寒肠。
壮士捐躯名千古,明君恩泽破八荒。
对于这近乎拍马屁的打油诗,张书缘差点没笑死,不过好笑是好笑,但他说的还真没错,朱由检是真的在体恤底层将士了。
虽然这打油诗不算好,但其也属朗朗上口的佳作,所以张书缘便就把它抄录了下来,并在次日安排了人将此诗词给散播了出去。
对于市面上突然出现了这诗,温体仁刚开始还不好意思,但随着脑筋一转,他顿时便觉得此诗是有利自己巴结朱由检。
于是,他温体仁便开始不遗余力的传播起了此诗……
日子是在一天天的流逝,张书缘仍旧是带着人奔波于京中各权贵之府核查田亩。
就在时间到了九月三十的这一天,京师中生了两件事。
一是武院落地了。
二是复社团体到了。
……
对于为军校起名落地一事,朱由检是当朝征询了各部大臣的意见。
但除了勋贵以外,一众文官对此是没什么兴致,只是匆匆取了些“勇武、忠勇、威武”等词来命名。
而这些名字放在之前还可能会有皇帝喜欢,但此时的朱由检对这些词并不怎么感冒。
见朱由检不喜欢这些名字,温体仁及周延儒是绞尽脑汁的思索,但再如何思索他们也没想出个迎合朱由检喜好的名字来。
瞧着文武大臣皆是在思索,朱由检便看了站在第二排的小哥。
见朱由检看向了自己,张书缘就不由的苦笑了一声,转而便站出来臣奏。
“陛下,这既然勇武等词已显得有些陈旧。不如我等将此校命名为大明第一陆军学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