讙头国在羽民国南方,这里的人长着人的脸、鸟的嘴,身上有翅膀,擅长捕鱼。也有说讙头国在毕方鸟(一种火鸟)东边,又叫讙朱国。讙头国的人“人面鸟喙”,显然是“鸟图腾”部族的写照——先民认为,某部族若以鸟为图腾,便会有“鸟的特征”。他们捕鱼的场景,也暗示这是一个靠水而生的部族,与南方多水的环境相符。
22。毕方鸟:一足火鸟,火灾之兆
《海外南经》云:“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毕方鸟在讙头国东边,青水西边,是《山海经》着名的“火鸟”:它长着人的脸,只有一只脚。毕方鸟是“火灾”的兆示——据《山海经·西山经》载,毕方鸟“见则其邑有讹火”(即怪火)。先民为何将“火灾”与“一足鸟”联系?或许是因为毕方鸟常栖息在枯木上,枯木易起火,先民见毕方鸟出现后多有火灾,便将其视作“火之使者”。“一足”的形象,或许是为了突出它的“独特性”,让“火灾兆示”更易识别。
(二)海外西经:西方的日落之国
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故海外西经的国家多与“黄昏”“神秘”相关,有奇肱国、女子国,藏着先民对“极限”的想象。
23。奇肱国:一臂三目,巧匠之邦
《海外西经》载:“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奇肱国在海外西方的北边,这里的人只有一条胳膊、三只眼睛——三只眼睛“有阴有阳”,即一只眼管白天,一只眼管黑夜,一只眼管吉凶。他们乘坐“文马”(身上有花纹的马)出行,身边常有两头、赤黄色的鸟相伴。奇肱国最着名的是“巧匠”之名:据《穆天子传》载,奇肱国人能造“飞车”,靠风力驱动,可日行千里。先民为何将“巧匠”与“一臂三目”联系?或许是因为“一臂”更显专注(专注于手工),“三目”更显聪慧(能看清细节),是对“技艺群”的具象化。
24。女子国:无男而孕,生育之谜
《海外西经》云:“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女子国在巫咸国(巫师聚居的国家)北边,这里只有女子居住,被水环绕。也有说女子国的人住在一个门里。女子国的人如何繁衍?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她们“浴于黄水,孕而生女”——只要在黄水中洗澡,就能怀孕,生下的都是女孩。这显然是先民对“生育”的好奇与想象:他们无法理解女子独自生育的现象(或许是见到母系氏族,女子为尊,男子不常居),便将其描述为“无男而孕”,藏着对“母系社会”的模糊记忆。
25。巫咸国:巫师聚居,通神之能
《海外西经》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巫咸国在女丑国(有女巫的国家)北边,这里的巫师右手握青蛇,左手握赤蛇,住在登葆山上——这座山是巫师们上下天地的“天梯”。巫咸国的巫师“能通神”,可向上天祈求风雨,为人间占卜吉凶。先民相信,蛇是“通神”的媒介(蛇能蜕皮,象征“重生”;蛇能入地,象征“通阴”),故巫师握蛇,是为了“借蛇通神”。巫咸国的记载,反映了上古“巫术文化”的盛行,是先民对“人神沟通”的向往。
26。女丑国:女巫曝日,求雨之祭
《海外西经》云:“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国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女丑国在丈夫国(全是男子的国家)北边,这里有“女丑之尸”——一位女巫被十个太阳晒死。她死时用右手遮着脸,十个太阳在天上,她躺在山上。这其实是上古的“求雨祭”:当天下大旱时,巫师会装扮成“女丑”,躺在太阳下暴晒,向上天祈求降雨;若降雨不成,“女丑”便会被晒死,视作“献给上天的祭品”。先民将这一祭祀场景记录下来,便成了“女丑之尸”的记载,藏着对“自然崇拜”的虔诚。
(三)海外北经:北方的苦寒之国
北方苦寒,故海外北经的国家多与“寒冷”“生死”相关,有无启国、烛龙,充满“神秘”色彩。
27。无启国:死而更生,生死循环
《海外北经》载:“无启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启。”
无启国在长股国(人腿很长的国家)东边,这里的人“无启”——即没有后代,却能“死而更生”。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无启国人“死即埋之,其心不朽,死百廿岁乃复更生”:死了就埋在地下,心脏不会腐烂,过一百二十年就能复活。这是先民对“生死循环”的想象:他们希望生命不会终结,便创造出“无启国”,让“死亡”成为“重生”的前奏,藏着对“永生”的渴望。
28。烛龙:人面蛇身,昼夜之主
《海外北经》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烛龙(又称烛阴)是钟山的神,住在无?国东边,是《山海经》最强大的神只之一。它长着人的脸、蛇的身体,全身红色,身长千里。它的眼睛一睁,天下就成了白天;眼睛一闭,天下就成了黑夜;一吹气,天下就成了冬天;一呼气,天下就成了夏天;不喝水、不吃东西、不呼吸,一呼吸就成了风。烛龙的形象,其实是先民对“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解释:他们无法理解自然规律,便创造出一位“掌控自然”的神,让复杂的自然现象有了简单的“主宰者”。
29。丈夫国:男子聚居,勇武之邦
《海外北经》载:“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食兽,好畜狗,有五谷,衣桑麻。”
丈夫国在维鸟国(有双鸟相伴的国家)北边,这里全是男子,个个穿戴整齐、身佩宝剑,吃兽肉,喜欢养狗,种植五谷,穿桑麻织的衣服。丈夫国的人如何繁衍?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载,他们“食黍食兽,使四鸟”,或许是与南方的女子国通婚,或靠“神助”生育。丈夫国的“衣冠带剑”,显露出“勇武”之气,是先民对“男子气概”的想象——北方苦寒,需勇武才能生存,故丈夫国多“勇士”。
3o。鬼国:人面兽身,幽冥之境
《海外北经》云:“鬼国在2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2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
鬼国在2负神(人面蛇身的神)的尸体北边,这里的人长着人的脸、一只眼睛,或说人面兽身。鬼国是先民对“幽冥世界”的想象:他们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住在“鬼国”,由2负神看管。“一目”的形象,或许是为了突出“鬼”的“怪异”——与常人不同,故有“一目”;也可能是因为“一目”象征“看不清真相”,暗示幽冥世界的神秘。
(四)海外东经:东方的日出之国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海外东经的国家多与“光明”“正义”相关,有君子国、大人国,充满“理想”色彩。
31。君子国:衣冠带剑,好让不争
《海外东经》载:“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君子国在海外东方的北边,这里的人穿戴整齐、身佩宝剑,吃兽肉,身边有两只大老虎相伴,却“好让不争”——人与人之间互相谦让,从不争斗。山中还有薰华草,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君子国是先民心中的“理想国”:既有“衣冠带剑”的威严,又有“好让不争”的美德;老虎本是凶兽,却成了君子的“伴侣”,象征“以德服人”。薰华草“朝生夕死”,则暗示“美好事物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好让不争”的时光。
32。大人国:巨人聚居,创世之裔
《海外东经》云:“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丘北。”
大人国在君子国北边,这里的人身材高大,坐在船上削木头(造船)。也有说大人国在丘国北边。大人国的人是“巨人族”,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他们是“夸父族”的后代——夸父追日渴死后,他的子孙便成了大人国的人。先民为何想象“巨人”?或许是因为巨人“高大”,象征“力量”,能对抗自然(如夸父追日);也可能是见到远方部族的人身材高大,便将其描述为“大人国”,藏着对“强者”的敬畏。
33。奢比尸国:人面兽身,珥蛇践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