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大哥须尽早筹备东瀛驻军与官员,一旦东瀛平定,我等即可凯旋。”朱松信心满满。
“但愿如此。”朱元璋缓缓颔。
忽而,朱元璋好奇问:“老九,船上为何载此多柑橘、番茄?海上便以此为食?”
朱松解释:“出海老手皆知,柑橘、番茄等蔬果乃海上必需。
海上环境特殊,加人体代谢,维生素易流失,柑橘、番茄则为快补充维生素之上选。”
“原来如此!”朱元璋佯装恍悟,实则对代谢、维生素等语茫然不解。
为保父亲威严,他故作领悟状。
但有一点他确信,老九所带蔬果皆为出海所需。
此外,每船皆备有淡水箱,存水足以供船上一二月饮用。
大海之上,淡水稀缺,缺乏它将危及生命。
朱松细心筹备,出海所需,从武器至日常用品,皆准备周全,无一遗漏。
相比之下,朱元璋对此则知之甚少。
他虽有过水战经历,如与陈友谅在鄱阳湖的较量,但内陆水域与浩瀚大海,实有天壤之别。
“海上事务,父皇勿需忧虑,儿臣皆已妥当安排。”
“儿臣唯一挂念的是,父皇未曾出海,一旦置身大海,是否会晕船?”朱松转而问道。
实际上,不仅是朱元璋这样的长者,即便是汉中军的强健将士,初至大海,亦难免晕船。
秦武与郑和在回信中亦提及水师将士在海上遇到的问题,晕船尤为严重。
他们先前皆在汉江训练,与大海不可同日而语。
朱松预料到水师将士会有晕船现象,这也是他选择先用东海倭寇练兵的原因。
多数人在适应期后,晕船症状会减轻,唯个别体质特殊者难以适应大海,或许战后需转至其他兵种。
朱松认为,老爷子到了海上,很可能也会晕船,只是碍于颜面,此刻定不会承认。
“晕船?咱在鄱阳湖时,可从没晕过!”朱元璋闻言,拍胸脯道。
“父皇,大海与内陆湖泊,大不相同。”朱松无奈提醒。
老爷子性格刚强,要他承认自己可能晕船,绝非易事。
“真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吗?”朱元璋不以为意地撇嘴。
“儿臣为您准备了晕船药,海上若有不适,请即刻服用。”
“每日早晚一粒即可。”
朱松不与朱元璋多言,递上一瓶早已备好的丹药。
此丹乃他出征前熬夜炼制,专为缓解晕船之用。
“好,朕知晓了。”
朱元璋心存感激,见朱松如此细心,当即接过丹药。
三日傍晚,六艘蒸汽战船已至应天府外长江之上。
望着应天府熟悉的景致,朱元璋感慨万千。
不过两日余,便自汉中至此,往昔即便是顺风顺水,木帆船也需半月以上。
“应天府已通电矣。”
朱元璋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池,城门灯光尤为耀眼。
“电厂建于两月前,年前各地应皆能通电。”
朱松介绍道。
目前,汉中、西安、应天三府已实现供电,西北数县亦陆续通电。
太原、长沙、成都、大宁、北平等地电站正在建设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率先通电之地,除应天外,多不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