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朕于西安府即可直拨电话至王府,无需再奔波劳碌。”朱松含笑点头。
“甚好!”
“别的不论,电话必须在大明全境推广!”
“民间暂且不论,所有官府与军营,务必通电话!”朱元璋闻言,面露喜色。
“父皇放心,一年之内,所有官府定能接通电话。”朱松胸有成竹。
铺设电话线路相对简单,远胜于铺路筑轨。
城内可用明线,借电线杆等设备相连;城际之间,则可挖管道铺设,技术上毫无难度,沿已建水泥路铺设即可。
“妙哉!后世人人以手机通话,朕心向往之。
惜大明尚未能造此便捷通讯之器。”
“但有线电话已使通讯便捷许多!”
“万里之遥,亦能瞬息传递消息!”
朱元璋频频点头,显露出满意之色。
他对大明在交通与通信基础建设上的重视显而易见,尤其在这两方面,他不仅要支持朱松推进,还催促其加完成。
“研究院正致力于电台的研,地方官府使用电话通信已便捷许多,但军队未来需依赖电台!”
“至多一两年,我大明亦将拥有无线电通信!”朱松向朱元璋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相较于有线电话,电台更适合军队,因军队出征后无法随时携带电话线,电台无疑成为情报传递的理想之选。
然而,电台目前仍在研阶段,尽管朱松能在系统商城购得,但价格高昂。
他购入的两台仅供研究院作为样本,以便仿制。
“那是否就是按几下即可传递信号的装置?”朱元璋闻此,眼眸闪烁。
他穿越到后世,曾目睹军事相关的视频与电视剧,对电台有所了解。
尽管不明其原理,只觉其神奇。
他原以为朱松能搞出有线电话已属不易,未料电台亦在研之中,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个大惊喜。
“正是!”朱松点头,“电台初期即便研成功,也仅供军方使用。”
电台的使用与民用存在差异,民用至多设立广播电台,为民众提供收音机,以收听新闻、戏曲或评书,丰富其业余生活。
毕竟,以大明现有技术与产业,制造电视机几乎不可能。
即便朱松掌握了那样的技术,研究员们仍需不断学习,这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
路得一步步走,饭得一口口吃,急不得。
“如此说来,咱们有生之年,还能见证这电台的诞生!”
若水道:“好啊!你果然没令我们失望!”
朱元璋闻言,满意大笑。
“父皇放心,不出数年,儿臣定让您见到一个崭新的大明!”
“汽车用内燃动机尚在研,但火车与轮船所需的内燃气轮机不久亦可制成!”
“只是大明现今石油开采量尚小。”
“原油供应亦不足。”
“待内燃气轮机问世,儿臣便考虑对西方用兵。”朱松话锋一转。
朱松未急于向西域以西进军,而是先攻周边岛国,因目前石油需求尚未迫切。
但这步迟早要走。
料想三五年内,内燃气轮机问世时,汽车用内燃动机亦将问世。
加之固定翼螺旋桨飞机的诞生,石油需求将日益增多。
石油乃未来工业展之关键,故朱松对中亚志在必得。
“只因那里有石油?”朱元璋挑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