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府与西安府两地,短短三日,报名人数已逾十万青壮年!
于西北百姓而言,参军已成为青年们共同的梦想!
汉中军的制度与福利政策诱人至极,实为普通人改变命运之选!
战场上立功者,可得良田,加官进爵!
即便战死,汉中军的抚恤亦能确保家人生活无忧!
西北风气大变!
百姓皆以当兵为荣,争抢这份荣耀!
战事起时,百姓热议战场之事,犹如日常谈资!
对于战争,西北百姓持乐观支持态度,言论积极正面!
往昔,谈及战事,百姓皆惧!
如今,战事不扰民生,战场远离大明,百姓生活如故!
昔日大明战事起,百姓节衣缩食,军费粮食皆出自百姓!
而今,有国库与汉王朱松支撑,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国都迁至西安府后,大明开始免征粮税,转而依赖商业税,再以钱买粮,民众生活渐见希望。
百姓无须再忧无粮饿死,此景象不仅限于西北,整个大明皆然。
这一点,极大转变了大明百姓对战争的态度。
当朱元璋即将东征东瀛的消息传出,大明上下,从朝廷至民间,鲜有反对之声。
西域、漠北之难,皆已克服,东瀛更不足挂齿。
大明此刻,自信心空前高涨,正是朱元璋与朱松对外扩张的良机。
另,洪武二十七年腊月二十三,众藩王回京过年,正值祭灶王之日。
朱元璋对此日极为重视。
昔日朱标西巡考察迁都事宜后病逝,朱元璋深感此为天谴,认为自己杀戮过重,报应落在太子朱标身上。
同时,他也认为天意不欲他迁都西安。
同一年祭灶王时,朱元璋提及迁都,决定此生不再迁都,而将此事留给后世子孙。
朱标之死对朱元璋打击深重,令他心生惶恐。
此次祭灶王,国都虽已迁至西安,但朱元璋与朱标心愿已了。
美中不足的是,西安府未建新皇宫,仅改造了昔日秦王府。
因朱元璋与朱标皆知,朱松有意迁都北平府。
年后,燕王朱棣与其长子朱高炽将赴漠北,北平府将重回朝廷之手,迁都之事亦无需再急。
朱棣成为永乐帝后,先着手建设北平府,直至完工次年才实施迁都。
自14o6年至142o年,历经十五年方告峻工,足见工程规模之宏大。
以朱松现今所具手段与技术,若他日欲于北平府重建此类宫殿群,料想数年即可完成。
待朱松登基为帝,耗时数年建成北平府与皇宫,随即迁都即可。
因此,朱元璋与朱标对迁都之事已不甚挂心。
目前,朝廷中枢已迁至西安府,西北之地正为大明最繁华之地。
就现状而言,以西安府为中枢最为适宜。
然而,此仅朱元璋、朱标与朱松父子三人心知肚明,他人对朱松欲迁都北平府的念头一无所知。
倘若燕王朱棣得知朱松此意,恐怕会气急攻心。
年关将至,汉王府渐趋热闹,来访朝廷官员络绎不绝。
以往,藩王私下严禁与朝臣接触,但在汉王朱松这里却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