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从未将儒家学者放在心上。
如今,朱标在应天府主持大局,遵循朱松的规划展,百姓们已初见甜头。
尽管儒家学者常以传统规矩为由提出反对,但支持者众多。
因为朱松的政策惠及大多数人,仅儒家学者受到较大冲击。
若此态势持续,儒家在大明的地位将日渐衰微。
朱松从根本上便能轻易击败儒家,无需他法。
不久,朱元璋将亲征漠北的消息传回应天府。
朱标在朝堂宣布后,满朝震惊。
儒臣们再次高呼“国之大,好战必亡”,纷纷反对。
他们认为,漠北侵犯并非次,年年皆有,且此次损失不大,无需兴师动众,派使者警告即可,更不必劳烦皇帝亲征。
当然,反对声中也有支持的声音。
户部、吏部和礼部三位尚书表态支持朱元璋北征。
蓝玉等淮西勋贵因未被带上北征而焦急,他们正忙于筹备皇卫学院的春季招生,无法脱身,只能眼巴巴看着北方。
朱元璋御驾亲征漠北的消息迅自应天府传开,并迅向漠北传播。
然而,出地并非应天府,而是西北汉中府。
在汉中府,朱元璋与朱松父子正商讨行军计划,耿青、秦武和周通亦在场。
原计划是直赴太原府与晋王朱棡会合,再与北平燕王和大宁宁王集结,预计联军达十数万,足够强大。
汉中军战斗力群,三万汉中军可匹敌二三十万正规军,尤其是火器,对任何军队都是重创。
朱元璋问朱松:“漠北已知我们将出征,与大宁军会合后,战目标是谁?”
朱松指向大兴安岭西北区域:“阿苏特部在张家口以北,大军出关当其冲。
我们以大同府之事为由出兵,战应拿下阿苏特部。”
耿青追问:“若阿苏特部见势不妙逃跑呢?”
“他们跑了岂不正好?”
“若非他们逃跑,我们怎能深入漠北?”
“阿鲁台若愿率部族与我们决一死战,我倒真会敬佩他是个勇士!”
朱松轻蔑一笑,不以为然。
“言之有理!就盼他们逃跑!”
“他们在漠北四处逃窜,我们才有正当理由深入!”
“此番打下的土地,绝不会再还给这帮家伙!”
朱元璋闻言点头赞同。
他的目标不仅是击败漠北,更要彻底占领此地,使之成为大明疆土!
“暂且按此计划准备。”
“大军三日后启程,先赴太原府与晋王军队会合!”
朱松正色对耿青三人吩咐。
“遵命!”
三人齐声应答,随即退去。
“出征前事务是否已安排妥当?”
“漠北与西域不同,或许要在那里逗留一阵。
我们不在汉中期间,那边切不可生乱!”
朱元璋面色凝重地叮嘱朱松。
“父皇放心,儿臣早已安排妥当,绝无问题!”
朱松自信地笑道。
“如此甚好,你办事我向来放心!”
“平定漠北后,回来便迁都,先将朝廷迁至西安府!”
朱元璋满意点头。
“父皇,你现今有多少国运值?”
朱松突然好奇地问。
“我看看……大约七千,怎么突然问起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