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精心筹谋的北征机会,竟为他人作嫁衣裳,即便是亲父,亦令他难以接受,气得脸色涨红,却无可奈何。
“陛下要御驾亲征!”姚广孝闻讯,神色古怪。
收复西域时,朱元璋已亲征,如今打漠北亦是如此?
老爷子似对亲征上瘾。
加之汉王、晋王、宁王三位藩王同行,功劳岂非要由他们四人与朱元璋共分?
朱棣已怒不可遏,姚广孝亦是气极。
他辛苦谋划的机会,竟为他人所得。
瓦剌与鞑靼均非单一部落,而是由众多小部落汇聚成的强大势力。
鞑靼主要以某部落为核心,自视为黄金家族的正统传承。
瓦剌则由该核心部落之外的其他部族构成,同样声称拥有黄金家族的血脉。
这些小部落常在瓦剌与鞑靼间摇摆不定,归附之事变幻莫测,今日或许依附瓦剌,明日就可能转投鞑靼,此现象在漠北部落中极为常见。
这反映出漠北远非铁板一块,内部冲突显着。
阿苏特部的阿鲁台与朱棣多有交往,此次在姚广孝的游说下,同意配合演出,以换取粮草和兵器,阿鲁台爽快答应。
但阿鲁台刚对大同周边起攻击,瓦剌部便为之震动,众人皆认为阿鲁台疯了。
毕竟大明汉灭东察合台,西域已归顺大明,阿鲁台此刻挑衅大明,无疑是疯狂之举。
幸运的是,阿鲁台仅在大同周边掠夺一番后便迅撤回大漠,未造成重大后果。
就连瓦剌内部也有诸多部族对阿鲁台的鲁莽行为表示不满。
阿鲁台对此毫不在意。
随即,众多瓦剌与鞑靼部落的领聚集起来,找到刚从大同返回的阿鲁台,纷纷表达不满,指责他不要因一己之私连累整个漠北。
面对指责,阿鲁台不屑地冷笑道:“想我蒙古铁骑昔日之威,今竟被一汉王吓破胆!大明藩王不过尔尔,就连燕王朱棣也需暗中与我们合作。
掠夺大同乃阿苏特部所为,有胆量就让明军直接来找我阿鲁台,无需你们插手!”
前来抱怨的多为瓦剌与鞑靼中的中小部落领,真正的大部族碍于颜面,不愿承认畏惧大明,仍在观望。
中小部族领面对阿鲁台的强硬,只能无奈暂时撤退。
然而阿鲁台未曾料到,此次他已被朱棣算计,不久的将来,汉中军将先对他们动手。
阿苏特部现今活动于张家口以北区域,昔日蓝玉北伐时,其势力范围还扩展至捕鱼儿海附近。
正因如此,阿鲁台如今有恃无恐。
他自信即便不敌明军,也能逃往漠北深处避难,待明军撤离后再返回。
……
自决定征讨漠北起,朱松一直忙碌不已。
相比之下,朱元璋在汉中府的日子清闲如退休。
但为了在大明皇帝中提升排名,他仍需拿下漠北。
这样的悠闲日子即将结束。
不过,攻克漠北后,朱元璋仍能返回汉中府,继续他的闲散皇帝生涯。
眼下局势,朱标监国,朱松开疆拓土,而他这位名义上的皇帝最为悠闲。
朱松已开始大量向北平输送粮草辎重。
对朱松而言,粮食已不成问题,不打仗时,他甚至不知如何处理多余的粮食。
大明粮价因产量提升而进一步下跌。
此刻的大明粮食充裕,甚至有过剩的趋势。
朱松推广的高产作物使得大明年粮食产量较往年增数倍乃至十倍。
如此巨变,乎众人想象。
粮食短期内激增,人口增长却未跟上。
毕竟此时大明总人口不过数千万,远未破亿,多余的粮食自然供过于求。
毕竟汉人多为农耕为生,十人中八为农夫。
好在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业与服务业的蓬勃展,为众多农民提供了新的生计。
进入工厂务工,或投身商海,皆成为可能。
大明正逐步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
朱松迎娶陈优姿,并获得礼部陈迪的支持,虽看似关键,但他本人并不十分重视。
朱松坚信,民众心中有杆秤,他的政策与儒家学说谁更能造福百姓,他们自有明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