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松坚信自己必胜。
“老九,放宽心,你未来不会遭遇不测。”
“你确实与老四一同,但最终胜利者将是你。”
“因此,明史后续记载的那些事,将不会再生。”
朱元璋误以为朱松所着明史预示自己会败于老四,连忙安抚。
“如此说来,父皇已知儿臣后来的境遇?”
朱松心中一动。
“我虽未直接推演你的命运,但通过推演他人,也略知你身上的些许事迹。”
“但你体内亦有系统存在,因此这推演仅供参考。
我这国运系统,亦无法预测你系统的作用。”
“你未来的境况,只会比我推演的更佳。”
“毕竟,你还有系统相助。”
朱元璋缓缓点头解释。
“原来如此!”
“那靖难之役时,究竟生了什么?”
朱松听后心中更加好奇,朱元璋的话让他稍感宽慰,但他更渴望知晓后续的一切。
即便抛开八奇技系统,这也是一份宝贵的参考。
“你先告诉朕,若允炆真为帝,且意图削藩,对你们这些藩王下手,你还会吗?”
朱元璋神色凝重地询问:
“若父皇欲闻真言,儿臣定当直言不讳。”
“朱允炆登基伊始,便大肆削藩,对儿臣等藩王叔伯下手,残害亲族,儿臣岂能坐视不理,必反无疑!”
“他能对亲族如此残忍,对天下百姓又能好到哪里去?”
“再者,他违背祖宗家法,诸王小过亦能被他小题大做,剥夺爵位,何以服人?”
“且朝中若无忠臣,必有奸邪,各藩王可进京勤王,清君侧,此乃父皇所定之规!”
朱松语气温和而坚定。
朱元璋闻言,一时竟无言以对,心中暗道:此言不虚!
“正是!”
“新帝即位,若朝中无忠臣,亲王当练兵待命,天子密诏,统领镇兵讨平之。”
“事平之后,收兵回营,王朝天子而归。”
“若亲王不至,遣将讨平,将亦收兵回营,带数人入朝,五日而返,功赏后续颁。”
朱元璋边点头边缓缓道来,此乃他亲定之规。
其意已明,朱元璋所定藩王起兵靖难,须以朝中无忠臣、内有奸邪为前提。
在此基础上,藩王起兵清君侧后,天下须归还天子。
“吾等清君侧,并未言夺皇位。”朱松自信地点头。
朱元璋闻言而笑。
“父皇为何而笑?”朱松诧异。
“吾问你,若吾规定,不许朱允炆削藩,或朱允炆不削藩,你还会清君侧吗?”朱元璋换言相问。
朱松闻言再愣,未立即作答,而是低头沉思。
此问题他未曾想过,更未料到朱元璋会有此问!
朱元璋沉住气,静待朱松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