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朱元璋与朱标心领神会,未露半点破绽。
不久,朱元璋与朱标便被桌上琳琅满目的佳肴深深吸引。
他们惊讶地现,桌上竟有不少从未见过的菜品。
“父皇,大哥,这些菜肴都是儿臣特地命庖厨准备的!其中许多只有在儿臣这里才能品尝到,快试试味道!”朱松向父子俩热情介绍。
“嗯,美味!这是何种肉?壳竟如此之大?模样奇特,从未见过,是你们这儿的特产吗?”
这是朱松特地从神秘渠道购得的澳龙,他亲自下厨烹制,连随行的厨师都未曾做过,需他亲自指导。
难得老爷子与朱标来到西北,朱松自然慷慨款待。
他还精心准备了许多后世才出现的菜品。
“这是沿海商人捕捞的巨型海虾,肉质鲜美,运至西安府颇费周折,光运输成本就高达上百两银子!”朱松笑着说明。
“这么多?就为了运一只虾?”朱元璋闻言惊愕。
“它需海水养殖,我们特制大缸盛放,再用马车长途运输。”
“还得定时换水,否则未到西北就已死去!”朱松随口编造。
朱元璋与朱标相视一笑,对朱松的解释心存疑虑。
朱元璋猜测这定是朱松从他那神秘系统中获得,只是不便明说,便以沿海运输为借口。
朱标则认为是神仙赏赐,朱松同样是在找借口。
总之,父子俩均未信以为真,却也未拆穿。
“如此丰盛,是否还缺些什么?”朱元璋望着满桌新奇菜肴,忽然问道。
“把青梅酒拿来!”朱松随即吩咐身旁的耿青。
“父皇,这青梅酒滋味酸甜,适量饮用不易醉人。”
“大哥与父皇不妨一试。”朱松边说边为朱元璋和朱标各斟满一碗青梅酒,笑容满面。
“嗯,此酒风味独特,虽略显清淡,却也别有一番韵味。”朱元璋与朱标浅尝一口,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随后,父子三人边品酒边交谈,桌上虽摆满了新奇菜肴,但二人均未提及,似乎有意避开这些话题,心想即便询问,老九也未必说实话,何不享受眼前美食。
朱元璋心中对朱松身上的系统愈好奇。
那些前所未见的制盐术、变色瓷器,以及土豆、玉米等新作物,究竟从何而来?如今已有了答案——皆因那神秘系统。
朱元璋明白,关于系统之事,需寻机私下询问或直接摊牌,而此刻绝非时宜。
……
朱元璋大军驻扎城外,蓝玉等人则随他进城。
朱松特命袁管家引领他们在一家酒楼设宴,并命王府送上诸多佳肴。
诸多菜肴在大明前所未见,令蓝玉等人大呼过瘾。
即便是他们熟悉的菜肴,也因加入了耗油、酱油、鸡精等大明难以比拟的调料,味道焕然一新,仿佛初次品尝。
这些调料,唯有汉王府才有。
“袁管家,回到府上后,请代我们向汉王殿下表达深深的谢意,感谢他的盛情款待。”
“这顿饭真是美味至极!我这辈子从未品尝过如此佳肴!”蓝玉满嘴油腻,却依然笑着对袁管家说道。
“我定会将凉国公的话转告给汉王殿下。”袁管家笑着点头,随后安排戏班子在现场为蓝玉等人献艺,之后才离开酒楼。
“如今的西安府,已丝毫不逊色于应天府了!记得以前来此,哪有如此繁华的景象?”
“昔日的大唐长安,恐怕也难以比拟今日的盛况吧?”
“天色已晚,但西安府的大街小巷依然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这份气氛,就连应天府也难以企及!”蓝玉边品尝着美酒佳肴,边望着窗外西安府的繁华夜景,不住地赞叹。
两地虽都取消了宵禁,但应天府的夜生活显然与西安府相比,逊色不少。
同为朝臣,京官与地方官的差距甚大。
即便是被调任为一方的封疆大吏,如布政使、总督、总兵等,又有谁不渴望能回到京师任职,成为京官呢?
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京师的生活条件远比地方优越,尤其是边疆之地,更是艰苦异常;其二,朝廷中枢之地便于结党营私,相互扶持,更重要的是,距离皇帝更近,更容易建功立业,受到赏识而升迁。
若是在边疆主政,尤其是北方边疆,若不能立下赫赫战功,别说升迁了,就连调回京师都是奢望。
因此,许多京官一听到要被调往边疆重镇,便如同被配一般心生畏惧。
与应天府这样的京师之地相比,边疆区域简直如同荒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