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见朱棣神色匆忙,嘴角微颤。
他少见燕王如此,但近来频繁生,且皆与汉王朱松有关。
直觉告诉他,这次亦无不同!
“本王有要事相询,你认为北平何种生意最为适宜?”朱棣直截了当地问。
“殿下何以有此疑问?”姚广孝一脸困惑。
朱棣随即透露了汉中去年的税收数据,语气中满是酸涩。
果然,正如他所料!
汉王朱松已成燕王心头之患!
又被汉王给比下去了!
“殿下看和尚这光头如何?”姚广孝指了指自己的光头,略显无奈。
“何意?”朱棣望着姚广孝那锃亮的光头,满脸疑惑。
“庆寿寺里也就这几个光头能拿得出手,不然殿下看是否能用它们来做生意?”姚广孝一副破罐破摔的模样。
朱棣无言。
“和尚言辞虽直,但若殿下只想模仿汉中府的成功,那便罢了!”
“汉王朱松的布局与规划,绝非短期之功!”
“不客气地说,在经商上,汉王远殿下!”姚广孝一脸认真地提醒朱棣。
意在让朱棣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面对现实。
朱棣听后,心绪渐平。
“专业之事交给专业之人,殿下若不知如何做,请会做之人来做便是!”
“北平府不乏富商与经商之才!”
“殿下也无需总与汉王朱松相较,北平非汉中,有些事无法改变!尽力而为即可!”姚广孝见朱棣有所领悟,继续劝慰。
“你说得对,本王过于急躁了!”
“本王即刻回去,召集北平府的商人!”朱棣重重点头,转身离去。
姚广孝心中暗叹:你知晓自己心急,那现在又在做什么?
朱棣早已消失无踪。
朱棣还在犹豫选择何种生意之时,朱松已开始思索如何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汉中府的展已步入正轨,只需他把握大局,不出差错,持续前行即可。
百姓衣食无忧,工作稳定,收入来源有保障后,接下来便是提升生活品质与消费水平的问题。
朱松的农庄里,已栽种了各式水果。
在饮食方面,若想进一步提升百姓生活,或许只能提供更多种类的水果蔬菜。
家禽牲畜虽是基础,但汉中水域中的物产相对稀缺,对普通百姓而言,吃鱼仍属奢侈。
除鱼塘与江中捕捞的淡水鱼外,海鲜因远离大海而难以企及。
因此,朱松计划挖掘鱼塘,并引长江、渭河等水系之水,既利于农业灌溉,又能养鱼。
旱季时,鱼塘还可储水。
他要求每个村庄都必须挖掘足够大的鱼塘,兼具储水与养鱼功能。
虽是个大工程,但汉中人力充足。
百余壮汉,十数日即可挖成大鱼塘。
数千人齐心协力,数月之间,便能在夏季汛期前,实现汉中府各村皆有防涝储水鱼塘的目标。
此外,朱松还让官府分了适合汉中耕种的常见水果种子。
他专门安排果农,在山上或果园中大面积种植,如桃、梨、苹果、橘子、葡萄、西瓜等,皆可栽种。
至少保证果农一年一次大丰收,既提升汉中百姓生活质量,又保障果农收益,增加汉中税收。
朱松虽主打市场经济,但也深知小农经济是市场经济之基。
唯有确保粮农与果农皆有收益,市场经济方能奠定繁荣之基。
若无民众囊中宽裕,何谈消费?
此外,朱松不仅关注汉中,更将目光投向桂地,针对汉中不宜栽种的水果。
橄榄、琵琶、荔枝、龙眼、火龙果、菠萝、柑橘、杨梅、榴莲、香蕉等,皆可于桂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