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看得出,汉王朱松在西北的试点基本成功,大家都在拭目以待,看西北的展能达到何种高度!
有人惊叹朱松的能力,有人想复制他的成功,也有人嫉妒得眼红!
北平燕王府!
自姚广孝那番话震撼了朱棣后,他便如痴如醉地在北平推行汉中府的模式。
宵禁解除,夜市兴起,虽未现汉中、应天那般大戏院盛况,成效却已显着。
这足以证明汉王朱松的政策成功且可行,即便难以企及其高度,也能远往昔。
但朱棣并未止步。
他仿效朱松,进行拆迁,建造新房,拓宽道路。
无水泥红砖,便以石砖木房代之;马路无水泥铺设,却也以细沙整平,只是车辆驶过,难免留下车辙。
即便如此,北平府已焕然一新,令朱棣颇为满意。
“哼,本王主持下的北平府,未必不能越汉中!”
朱棣斗志满满之际,张玉喘息着跑来。
“殿下!应天传来消息!”
“何事?”朱棣皱眉问。
“西北两地二十五年的全年商业税收统计出炉了。”张玉答道。
“哦?本王倒要看看,西北能有多少税收。”朱棣心生好奇。
“不到三千万两白银!”张玉此言一出,朱棣愕然,半晌无语。
“你再说一遍?”朱棣声音沙哑。
“两府合计,不足三千万两!”
“汉中一府便有一千八百五十九万两!”
朱棣只觉头脑轰鸣,如痴如醉。
确非听错,确是三千万两,非三万两!
“大明往年总赋税几何?汉中一府便近乎两千万两?”
朱棣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向张玉,高声质询。
“起初我也不信,但汉中府的金银确已入库!”
“朝廷震动,岂能有假?”
张玉连忙辩解。
闻言,朱棣心生疑惑。
他效仿汉中府取消宵禁,开设夜市,北平府收入确有增长。
然而,月税不过十万两,年税亦不过百万余两。
“本王问你,北平府有何物?”
朱棣猛然想到什么,抓住张玉急问。
“殿下何意?”
张玉愕然,见朱棣脸色狰狞,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
定是汉王朱松所致!
“北平府有何资源?能做什么买卖?”
朱棣沙哑追问。
他恍然大悟,汉中府税收之巨,皆因朱松之生意,如大戏院、投保行、食盐、茶叶、煤炭、瓷器等。
他欲知北平府有何优势,能做什么生意。
“这……”
张玉面露难色。
北平府虽为元大都旧址,各行各业皆有,但未成规模,产业未成,岂能与汉中府相比?
“罢了,本王亲去庆寿寺问姚广孝!”
见张玉支吾不语,朱棣不再指望他,决定直接求教姚广孝。
随即,朱棣匆匆赶往庆寿寺。
“殿下何以如此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