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小农经济,束缚重重,阻碍大明之展。
而今汉中,生机勃勃,展迅猛。
凡瞩目汉中者,无不惊叹其度。
汉中经济崛起,百姓安居乐业,他地百姓、商贾、官府岂能不心生艳羡?
推行新政之要,在于民心。
无论百姓、官员,乃至反对者,皆务实也。
示以成果,反对者亦会转态支持。
此乃现实,皆因利益所驱。
众人见利,何反之有?
反之,此时阻人财路者,必遭众怒。
试点之利在此。
朱松仿后世伟人之道,先富经济特区,再富百姓,总结经验,逐步带动他地共富。
此乃新政推行之正道。
仅凭热情,贸然全国推行,百姓不反已属万幸!
汉中府日益繁荣,令其他藩王艳羡不已,尤以蜀王、湘王、晋王与朱松合作为甚,多地亦纷纷效仿。
楚王于荆襄,燕王于北平,周王于开封,皆试图模仿朱松,欲复制汉中府的展模式。
襄阳、北平、成都、应天、西安、太原等地亦废除宵禁,此趋势将愈演愈烈。
年关将至,朱松返府后仍忙碌不已。
徐妙锦步入书房,见朱松伏案疾书,好奇询问:“殿下,您在撰写何物?”
朱松头也不抬,答:“关于建议朝廷废除黄册制度,允许百姓自由迁徙的奏章。”
“自由迁徙?”徐妙锦惊讶,“黄册制度乃陛下亲定,此奏若上呈,恐遭百官弹劾。”
朱松搁笔,正视徐妙锦:“大明欲展市场经济与工商业,必先打破地域壁垒,实现真正融合。
观汉中府今日之盛,自由迁徙之功也。
汉中府何以飞展?其根本何在?”
徐妙锦思索片刻,恍悟:“需有人!”
朱松点头:“正是!人为本,展之源,社会安定之基。
若将人束缚一地,虽一时便于朝廷治理,却会阻滞国家展。”
“汉中府作为试点的价值便在于此!”
“现今,西北之地,含西安在内的所有城镇州府,凡本王所辖之处,百姓出行已基本自由!”
“其益处,众人皆有目共睹!”
朱松含笑颔。
新纳的汉王妃聪慧过人,令他极为满意,许多事务一点即透,无需多言。
---分割线---
朱松心道:这天下与皇位,迟早归于我手。
他笔下这份建议,并非即刻要求朝廷在大明全境推行百姓自由迁徙,而是需循序渐进。
操之过急,恐适得其反。
其计划仿后世之法,除西北封地外,拟以江南应天府、南之广州、西南泉州港为中心,各选重镇设经济区,先行试点改革。
朱松欲验证,凭己之力,能否再创如后世长三角、珠三角般经济圈。
他深信,天下与皇位终将属他。
只要大明依其规划前行,众人皆将受益,支持者必众。
获取民心,乃成事之基。
如何最快累积民心,使之成为全国所向?
唯有令大明整体受益,经济飞增长,此为上策。
官员百姓,心中自有衡量。
朱标本为皇位继承人,但朱松深知,他能做的仅是让其多存活些时日。
朱标一旦逝去,新储君之选,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