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望着孔明,这位总是运筹帷幄的丞相,此刻竟显得如此苍老。他心中一软,却仍不甘心,只是挥手让将士们退下,自己则守在震位柱旁,如一尊铁塔,目光死死盯着孔明,以防他暗中启动程序。
晨光渐盛,照在八卦台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个是一心要回家的智者,一个是坚守忠义的勇将,他们的对峙,不仅是理念的冲突,更是人性中"舍"与"得"的艰难抉择。
第三节空城投影巧退魏延十万兵
日头升至中天,毒辣的阳光炙烤着八卦台,玄铁柱上的符文因高温而微微烫,散出刺鼻的硫磺味。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连风都仿佛停止了流动,只有远处浮城核心偶尔传来的嗡鸣,如巨兽在喘息。
孔明立于台中央,神色平静,手中七星杖轻轻敲击着地面,出"笃、笃"的轻响。每一声都像敲在众人心上,让魏延越警惕——他太了解孔明了,越是平静,越是暗藏杀机。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带来远处蜀营的喧嚣。魏延皱眉望去,只见原本空荡荡的营寨方向,竟凭空竖起无数旌旗,"汉"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遮天蔽日;营门口,刀枪如林,甲士如蚁,黑压压的一片望不到边际,杀气腾腾,仿佛随时会冲过来。
"这。。。。。。这是怎么回事?"魏延大惊失色,他明明派亲兵查过,蜀营中除了老弱妇孺,能战之兵不过千人,何来如此多的兵马?他再看向孔明,见孔明嘴角竟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心中顿时雪亮:"不好!中了孔明的空城计!"
原来,孔明早料到魏延会有此一举,昨夜便命能工巧匠,利用浮城核心的能量,制作了数百个"幻真镜"——这镜是以蜃珠打磨而成,能将远处的影像放大投射,栩栩如生。此刻他见魏延迟疑,便暗中启动机关,将蜀营仅存的精锐和一些老弱妇孺的影像投射出去,营造出大军压境的假象。
"文长,你看清楚了。"孔明的声音带着一丝缥缈,仿佛从云端传来,"此乃我军暗藏的精锐。你若执意要毁枢纽,他们便会即刻出击。到时候,不仅归位程序不保,浮城也会陷入内乱,万劫不复。你忍心让亿万生民,因你一时之怒而丧命吗?"
魏延望着那些逼真的影像,连甲士脸上的汗滴、旌旗上的破洞都清晰可见,心中惊疑不定。他虽是武将,却也知蜀军虚实,可眼前的景象太过真实,那冲天的杀气,那整齐的阵列,由不得他不信。
"丞相,这。。。。。。这真是我军精锐?"魏延的声音有些颤,他握剑的手微微松动了。孔明微微一笑,抬手一挥,只见营寨门口的影像突然变幻,旌旗消失,甲士褪去,露出一群衣衫褴褛的老弱妇孺——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抱着孩子,望着八卦台的方向,眼中满是期盼与惶恐。
"文长你看,"孔明的声音带着几分沉痛,"这才是我军的真实境况。精锐早已在星际迁徙中损耗殆尽,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这些投影,不过是老夫用来警醒众人的手段。你若毁了枢纽,他们便再无归途,只能在这茫茫星海中漂泊,直至化为尘埃。"
魏延看着那些老弱妇孺的影像,其中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面容竟与他已故的母亲有几分相似。他想起自己年少时,随父亲在星际间颠沛流离,亲眼见过多数人因能量耗尽而惨死在冰冷的星空中——那种绝望,他永生难忘。
"这。。。。。。"魏延的眼眶有些红,他猛地转身,对台下仍在犹豫的将士喝道:"都退下!"将士们如蒙大赦,纷纷放下兵器,躬身退去。
魏延走到孔明面前,"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声音沙哑:"末将鲁莽,险些酿成大错,还请丞相降罪。"孔明扶起他,温言道:"文长何罪之有?你心系同胞,乃是忠义之举。只是此事关乎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魏延起身,望着八卦台八方柱上的符文,沉声道:"丞相,末将虽不愿献祭,但也知归途重要。若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末将愿第一个献祭,以全忠义。"孔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动,点头道:"文长之勇,老夫铭记在心。只是不到最后一刻,老夫绝不会放弃。"
此时,阳光穿过符文交织的能量网,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如破碎的星图。魏延望着那些光影,忽然觉得,这归途或许真的如孔明所说,是一条布满荆棘,却不得不走的路。
第四节昆仑之谜古图腾暗藏玄机
夕阳西下,将浮城染成一片金红。八卦台上的对峙已解,却留下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重。魏延已率部退去,只留下少数甲士守卫,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在玄铁柱上晃动,如沉默的巨人。
孔明立于台中央,凝视着案上的归墟星图。那星图在夕阳的映照下,竟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北极玄枢的漩涡光晕旁,一个小小的符号越清晰——那符号形似一座山峰,峰顶有三道光柱冲天而起,旁有古篆标注:"昆仑墟"。
"昆仑墟。。。。。。"孔明喃喃自语,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曾在《山海经》中见过记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乃帝之下都。"只是从未想过,这上古神话中的神山,竟会出现在归墟星图上。
"丞相,您看这里!"姜维忽然惊呼,他手中拿着密墟九门的拓片,正与星图上的昆仑墟符号比对。只见那九门门楣上的图腾,若拆分开来,竟是九个不同的星轨图案,而将它们拼接在一起,竟与昆仑墟符号隐隐相合,只是多了一些星辰纹路,仿佛是昆仑墟符号的演化版本。
孔明接过拓片,细细比对,眼中闪过震惊:"原来如此!归位者与地球上古文明本是同源!昆仑墟乃是上古文明的源地,归位者便是从那里获得了地脉与星轨的知识,才建造了浮城和密墟!"
他想起《天工全书》中的一段记载:"三祖于昆仑墟铸九鼎,定九州,引地脉之气沟通天地。后有归位者来访,取九鼎之精,铸浮城核心,仿昆仑墟之形,设密墟九门,以通星际。"这段曾被他视为神话的文字,此刻竟成了揭开谜团的钥匙。
孔明快步走下八卦台,再次来到浮城核心所在的大殿。此刻的核心,因夕阳的映照而泛着一层暖意,不再像昨夜那般冰冷。他伸手触摸,这一次,清晰地感觉到核心中除了北极玄枢的能量,还有一股更为古老、更为厚重的气息——那气息苍茫如昆仑积雪,温润如黄河之水,与他想象中的上古文明隐隐呼应。
"若昆仑墟与归位者同源,那或许。。。。。。"姜维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那里或许有不献祭便能启动归位程序的方法?"孔明点头,眼中精光四射:"极有可能。归位者既然能仿昆仑墟之形建造密墟,那昆仑墟中定然藏着他们的秘密,或许就有破解献祭之法的关键。"
话音未落,密墟方向忽然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鸣声,仿佛有巨石滚动。孔明与姜维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快步向密墟走去。
密墟入口处,原本紧闭的九门,此刻竟有正门缓缓开启。那门高逾十丈,由不知名的黑色岩石砌成,门楣上的图腾在夕阳下出金光,与归墟星图上的昆仑墟符号遥相呼应。门内并非黑暗,而是透出柔和的白光,隐约可见一条通道,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刻满了与归墟星图相似的星轨图案。
"密墟正门竟自行开启了!"姜维惊道,"难道是感应到了归墟星图的力量?"孔明凝视着那扇开启的门,若有所思:"或许,这是昆仑墟在指引我们。门后说不定就是通往地球的线索,甚至可能直接连接着昆仑墟。"
他回头望向八卦台,又看了看密墟开启的正门,心中已有了决断:"伯约,调三百精锐,随我入密墟一探。归位程序暂且搁置,若能从昆仑墟找到破解之法,便再好不过。"
姜维领命而去,很快便集结了一支精锐小队。他们个个身背弓弩,腰佩利刃,脸上虽有疲惫,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无论前路如何,至少有了新的方向。
孔明最后看了一眼归墟星图上的昆仑墟符号,又想起密墟九门的图腾,心中暗道:上古文明与归位者的联系,昆仑墟的秘密,不献祭启动归位程序的方法。。。。。。这一切的答案,或许都在这密墟深处。只是前路未知,不知等待他们的,是希望,还是更大的劫难。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浮城陷入一片寂静,唯有密墟正门透出的白光,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方向。孔明手持七星杖,率先走入正门,身后跟着姜维和精锐小队,身影很快便消失在白光之中。
那扇门缓缓关闭,门楣上的图腾再次亮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跨越万古的秘密。而八卦台上的归墟星图,北极玄枢的光晕与昆仑墟的符号相互辉映,仿佛在预示着,真正的归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