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示意赵云扶起魏延,羽扇轻拍他的肩膀:“文长,你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因噎废食,绝非良策。双生浮城的共振已不可避免,与其恐惧‘灭世钟’,不如想办法掌控它,让它成为净化暗影浮城的利器。”
魏延低着头,声音哽咽:“可那血祭……”
“血祭之事,”诸葛亮沉吟片刻,最终还是决定透露部分真相,“星文上说,需献祭者自愿才行,且献祭的并非无辜之人,而是与龙凤剑有血脉共鸣的守护者。到那时,是否献祭,由他自己决定,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魏延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真的?”
诸葛亮点头:“星文从不欺人。”
魏延长舒一口气,对着诸葛亮深深一拜:“末将鲁莽,险些坏了大事,请先生责罚。”
诸葛亮微微一笑:“责罚就不必了,只是往后遇事,还需多几分冷静,少几分冲动。”他望向密墟深处,那里的星文卷正散着柔和的光芒,仿佛在催促他们尽快找到龙凤剑,“当务之急,是派人前往地球星轨的嵩山,找到龙凤剑。”
第四节血祭预言残文暗藏末世兆
密墟的血腥味与星髓胶的清苦气息交织在一起,在九门的能量流中缓缓弥漫。魏延兵变虽已平息,但地面上残留的刀痕与血迹,仍无声地诉说着刚才的冲突。诸葛亮坐在青凤门的基座上,面前摊开的星文卷泛着柔和的白光,将他的侧脸映照得忽明忽暗,鬓角的白在光线下格外醒目。
“军师,”赵云递过一壶星髓酒,酒液在壶中泛着淡淡的金光,“魏延将军已按您的吩咐,带着亲兵去加固密墟的防御工事了。他说……若找到龙凤剑后需要血祭,他愿第一个报名。”
诸葛亮接过酒壶,却没有喝,只是轻轻摩挲着壶身上的龙凤纹:“文长是个直性子,有错便认,有过便改,是员难得的猛将。只是这血祭,并非谁想替就能替的。”他将酒壶放在星文卷旁,壶中的酒液透过透明的壶壁,在卷上的“双生血脉”四字上形成一道折射光,“归位者的星文中,‘双生血脉’指的是同时拥有归位者与华夏先民基因的后裔,也就是我们这些人。但星文特别注明,需与龙凤剑有‘直系共鸣’,这意味着……”
他没有说下去,但赵云与侍立一旁的姜维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龙凤剑是刘备先祖所铸,与刘氏血脉相连,所谓的“直系共鸣”,必然指向刘氏宗亲。
“难道……要让后主(刘禅)来做献祭者?”姜维的声音有些颤抖,他想起那个在西川深宫中度日的年轻君主,虽算不上雄才大略,却也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可后主从未经历过星轨战阵,如何能承受创世之火的能量冲击?”
诸葛亮的目光落在星文卷上刘备先祖的画像上,画像中的先祖手持龙凤剑,剑身上的血迹与创世之火的光芒融为一体。他轻轻叹了口气:“星文卷上说,献祭者需‘心志纯一,与创世之火共鸣’,后主……或许真的合适。”
他想起刘禅小时候,自己曾带他观星,这孩子对星辰的感应远常人,甚至能说出某些星轨的名字,而那些名字,正是归位者星图上的标注。当时只当是童言无忌,如今想来,或许是刘氏血脉中的归位者基因在作祟。
赵云握紧了龙胆亮银枪,枪杆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让他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军师,或许……还有别的办法?比如找到破解血祭的星文?”
诸葛亮摇头,将星文卷翻到最后一页,那里的星文与八音盒底座的星文完全拼接,组成一句完整的预言,用华夏篆书清晰地写着:“当暗影钟响,光明必以血祭,献祭者需为双生血脉,以己为薪,燃尽虚视之魂,方得破双生之缚,魂归星轨。”
“魂归星轨……”姜维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也就是说,献祭者并非魂飞魄散,而是……回归宇宙的本源?”
“或许吧。”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他宁愿相信这是星文的安慰之词,“归位者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能量的聚合,所谓死亡,不过是能量回归宇宙的循环。但对我们而言,失去便是失去了。”
石门前陷入长久的沉默,只有九门的能量嗡鸣在空气中震荡,像是在为未来的献祭者奏响哀歌。远处传来星鲸的长鸣,空灵而悲怆,与密墟的能量频率产生奇妙的共鸣。
就在此时,通道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曹昂与孙权带着几名亲卫走来,甲胄上还沾着星尘的痕迹——他们刚巡查完浮城的外围防御。看到密墟中的狼藉,两人皆是一惊。
“孔明先生,这是……”曹昂指着地面上的血迹,眉头紧锁。
诸葛亮简要说明了魏延兵变的经过,隐去了血祭的细节,只说是因“灭世钟”的传言而起。曹昂与孙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不瞒先生,”孙权率先开口,手中的蓝宝石权杖轻轻敲击着地面,杖尖的能量纹与密墟的星文产生共鸣,“建业号的士兵中也有类似的传言,说双生浮城共振时会引星轨崩塌,不如趁暗影浮城未到,先毁掉光明浮城的能量核心,以绝后患。”
“仲谋兄说笑了。”诸葛亮摇头,将星文卷上的双生浮城轨迹图展示给两人,“光明浮城的核心与第七星轨的地脉相连,毁掉它,整个星轨都会崩塌,我们将无处可去。”
曹昂的目光在轨迹图上久久停留,最终落在两座浮城的连线中点——那里正是地球星轨的坐标。“先生,”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决绝,“若真到了必须血祭的地步,我曹魏愿出人出力,绝无二话。只是……那献祭者,真的只能是刘氏宗亲吗?”
诸葛亮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星文卷上是这么说的,龙凤剑认主,非刘氏血脉不能完全驱动。”
孙权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想起了江东的父老,想起了孙策临终前的嘱托,最终还是坚定地说道:“无论献祭者是谁,我东吴都会全力支持。双生浮城的威胁,关乎所有华夏后裔的存亡,绝非蜀汉一邦之事。”
诸葛亮看着两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危机四伏的星轨中,魏蜀吴三国虽有旧怨,却能在大义面前放下分歧,或许这就是华夏文明能延续万载的原因。
“多谢二位。”诸葛亮站起身,将星文卷小心地收起,“当务之急,是派一支精锐小队前往地球星轨的嵩山,找到龙凤剑。同时,需尽快联系西川的刘氏宗亲,看看……”他顿了顿,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刘禅的名字,“看看谁与龙凤剑有血脉共鸣。”
三人达成共识,分头安排事宜。诸葛亮望着曹昂与孙权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密墟九门的方向,心中的不安却愈强烈。他知道,血祭的预言不会轻易改变,而那个注定要成为献祭者的人,或许此刻正在西川的深宫中,对即将到来的命运一无所知。
八音盒在怀中微微烫,底座的星文再次亮起,与密墟九门的星文产生最后的共鸣,浮现出一行从未出现过的小字,如血般鲜红:“献祭之日,龙凤同悲,光明重生,万劫不复。”
诸葛亮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向成都号走去。星尘落在他的道袍上,像是撒下的一层霜,预示着前路的艰难与悲壮。他知道,无论献祭者是谁,自己都必须辅佐他完成使命,哪怕代价是痛失至亲。
正是:
血祭预言藏生死,双生浮城待归人。
欲知龙凤剑能否顺利找到,献祭者究竟是谁,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