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沉默了。
他看着那座冰冷的钢铁哨塔,又看了看老兵脸上真实的疲惫与慰藉。
他没有下令拆除这个违规改装,反而接通了总部的通讯器,找到了后勤部的负责人。
“我建议,”小海的声音沉稳有力,“把最软的声音,放进最硬的系统里。在每一处前哨站,每一个自动防御单位,都装上这个。”
如果说小海的举动是将“错误”变成了防线上的慰藉,那么历史档案部的苏瑶,则从中看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
苏瑶起了名为“错误博物馆”的线上项目,专门收集所有学员在“记忆复现”课程中,因各种原因模仿失败的许墨录音。
一时间,成千上万段五花八门的“失败品”涌入数据库,有吹破音的,有跟不上节奏的,还有像林小雨那样,故意跑调的。
它们像一群被遗弃的孩子,在数据空间里出嘈杂而混乱的声响。
直到某一天,x-819在海量数据中,将其中一段标记为“特级高价值数据”。
那是一段极其糟糕的录音,模仿者因为过度紧张,导致声波输出产生了剧烈的、非规律性的畸变。
然而,正是这段畸变的声波,在通过档案库一台老旧的服务器阵列时,意外激活了一台早已被废弃的战前军用语音解密机。
嗡的一声轻响,尘封了近百年的机器指示灯亮起,屏幕上,一段被认为是彻底丢失的加密信息,开始逐字逐句地被破译出来——那是一份标注着战前秘密能源储备点的地图。
其价值,足以改变整个联盟的能源格局。
苏瑶站在那台嗡嗡作响的解密机前,看着屏幕上浮现的坐标,激动得浑身抖。
她将那段导致这一切的、难听到极点的录音提取出来,放在“错误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并亲自为它命名——《走调的钥匙》。
深夜,小海正在整理刚从黑石滩带回来的前线部署档案。
寂静的办公室里,只有他敲击键盘的声音。
为了集中精神,他戴上了耳机,播放着舒缓的白噪音。
突然,一阵微弱的、不成调的口琴声,像个害羞的访客,悄悄钻进了他的耳朵。
这声音……不是林小雨的那一段。
它更加稚嫩,更加断断续续,充满了犹豫和试探,明显是一个新手的练习曲。
小海皱起眉,立刻切断白噪音,开始追踪这个微弱的信号源。
信号很近,来自基地的“移动讲述站”——一个专门培养新一代传承者的流动教室。
他几乎可以想象,某个睡不着的年轻学员,正在面具下,笨拙地追寻着先驱的足迹。
他本想将此作为一次普通的信号串扰记录在案,但某种直觉让他停下了手。
他将信号频谱放大,瞳孔骤然收缩。
在这段稚嫩的、未完成的旋律背后,他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但稳定无比的同步脉冲。
信号的终点,并非讲述站的教学设备,而是更远处,更深邃的地方。
他立刻切换到最高权限的根节点监控界面。
屏幕上,代表着整个东区网络核心的“烛龙”根节点,一枚本应永远沉寂的物理指示灯,正随着那断续的口琴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节律,悄然亮起微光。
它没有出警报,没有启动任何防御机制。
它在用这段“未完成”的旋律,一点一点地,校准着整个东区网络数以亿计设备的时钟同步。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划过,一个全新的、近乎异想天开的动词,正在这个由数据和钢铁构成的世界里悄然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