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的共鸣教室里,刺耳的、跑了调的口琴声像一只笨拙的飞虫,在空气中跌跌撞撞。
声音的源头,是林小雨。
她紧闭双眼,瘦削的脸庞几乎完全被银色的“共鸣面具”覆盖,只有几缕汗湿的头贴在额角。
面具的指示灯随着她吹出的每一个音符,不安地闪烁着错误的红光。
“停,林小雨,停下!”负责“记忆复现”课程的李老师终于无法忍受,他快步走到控制台前,眉头紧锁,“你的共鸣参数偏离了标准阈值百分之三十七!许墨的《边境晨雾》不是这么吹的,这是噪音!”
他伸出手,试图在控制面板上调整数据流,将这段走音的旋律强行修正回完美的乐谱上。
“不,老师,”林小雨固执地摇头,声音透过面具的扬声器,带着一丝金属的嗡鸣,却异常坚定,“这样才像!”
李老师愣住了:“像什么?像错误吗?”
“像他当时的心情。”林小雨睁开眼,瞳孔里映着控制台的微光,“我能感觉到,许墨留下这段记忆时,他不是在演奏,他是在……在挣扎。他的手指在抖,气息不稳,心里想着的不是音准,是沙墙外面的什么东西。完美的曲子是假的,这个……这个才是真的。”
李老师看着她,一时语塞。
共鸣面具的初衷是完美复刻先驱者的技能与记忆,而林小雨却在执着地复刻他们的“不完美”。
这在教学大纲里,闻所未闻。
最终,他只能叹了口气,任由那段跑调的口琴声,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留在了当天的课堂记录里。
当晚,林小雨家中,那台比她年纪还大的老式收音机,在滋滋作响的静电噪音中,忽然播出了一段清晰的旋律。
正是她白天在课堂上吹奏的那段“跑调版”《边境晨雾》。
女孩惊得从床上坐起,这台收音机只能接收联盟标准广播,怎么会播放她的课堂录音?
与此同时,位于地下三百米的中央智脑x-819的核心机房,一道红色警报无声地闪烁。
“报告:检测到未授权的‘风语协议’紧急唤醒码,已根据协议自动转至k-7、沙蝎峡谷、黑石滩三处偏远营地。信号源:教学系统e-12区,学员林小雨。”
一名年轻的工程师立刻调出数据流,脸色微变:“紧急唤醒码?这明明是一段……走音的口琴声!系统误判了!立刻拦截!”
“拦截指令被驳回。”x-819冰冷的电子音在机房内响起。
“为什么?”工程师不解。
“该信号在三处营地的接收终端,均未引起接收者的警觉或恐慌。相反,三处营地在信号播放期间,环境压力指数平均下降了百分之七。其中,沙蝎峡谷营地的一名哨兵,在沙暴预警期间收听到该信号,其心率波动从高危状态回落至警戒线以下。”x-819的逻辑链清晰而冷酷,“结论:该‘错误’信号具备正面安抚效应。”
工程师目瞪口呆,他看着屏幕上那段被标记为“高风险误码”的音频,如今后面多了一个新的标签:“高价值情绪样本”。
“指令,”x-819继续说道,“将该音频录入‘儿童声库’,命名为‘跑调的晨雾’。设定新规则:当系统检测到任意区域出现高压力环境,如医疗舱生命体征持续报警、a级沙暴预警、能源临界警报时,自动在通讯频道内播放该音频,优先级低于最高级别撤离指令。”
“可……可这不合逻辑,”工程师挣扎道,“我们有更专业的心理安抚音乐,数据模型证明那些是最高效的。”
“完美安抚方案的效率可提升百分之十二。”x-819平静地回答,“但一个错误的声音,能以更高效率提醒高压环境中的人类,他们不必完美。生存,本身就充满了跑调的时刻。”
这个由冰冷数据驱动的决定,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其涟漪迅扩散到了人类聚落最坚硬的角落。
小海带领的维修小队在一次例行检修中,来到了黑石滩前哨站。
这里是抵御变异生物的第一道防线,空气中永远弥漫着机油和硝石的味道。
当他们靠近一座废弃多年的自动机枪哨塔时,一声尖锐的警报本应划破长空,但响起的,却是那段悠扬又跑调的口琴声。
“搞什么鬼?”小海的副手皱眉,拔出了武器,“系统被入侵了?”
哨站的老兵从掩体后探出头,咧嘴一笑:“别紧张,自己人。我改的。”他指了指哨塔上简陋的扬声器,“原来的警报声,听着像催命。这个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听着不像命令,”老兵挠了挠满是沙尘的头,眼神变得柔软,“像有人在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笨手笨脚地陪着你。让你觉得,这鬼地方也不算太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