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他抬起头,对周围的技术员下达了命令:“保留这段脚本,将它的安全等级提升至最高,归类为‘基础生存法则’。”
与此同时,在中央档案室,负责整理“无名者档案”的苏瑶收到了一份匿名提交的包裹。
打开后,里面是一个精巧的沙盘模型。
有人用最普通的细沙和碎铁片,将十三个幸存者营地之间庞杂的通信网络结构完整地复现了出来。
其中,二十七条近年来故障率最高的主干线路,被涂上了醒目的红色。
真正让苏瑶感到震惊的,是插在每一条红线上的微型金属片。
那上面用高精度蚀刻技术,雕刻着一段段不同的波形图——那是孩子们的声音频谱。
她瞬间明白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故障预警,这是一种传承。
许墨曾说过,“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信号源”,而现在,这个理念正以一种她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实现。
这个匿名的作者,用孩子们的声音作为校验码,标注着这个世界的脆弱之处,仿佛在说,守护未来的,终将是未来本身。
苏瑶没有去追查作者是谁,她将这个沙盘模型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纪念展厅最中央的位置,标签上只写了九个字:“未知作者,已知心意。”
当漫长的极夜终于结束,第一缕久违的阳光越过沙丘之顶时,小海正带领一支勘探队途经旧世界的通讯塔遗址。
就在那一刻,没有任何预兆,所有人携带的设备,从通讯器到地质探测仪,同时出了剧烈的物理震动。
不是警报,不是信号接收,而是纯粹的共振。
他们骇然抬头,望向那座早已锈蚀倾颓的巨塔。
塔顶那根巨大的天线,本应像尸骸般静默,此刻竟在微风中缓缓摆动起来,像一个老旧的节拍器,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规律,一下,又一下地摇晃着。
远在中央营地的x-819几乎在同一时间捕捉到了这次巨大的空间扰动,它紧急接入塔顶残存的最后一个位移传感器,将天线的摆动频率破译了出来。
“是摩尔斯码。”x-819的合成音在指挥中心响起,带着一丝连它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凝重,“内容是……‘够了’。”短短两个字,通过撼动一座钢铁巨塔的方式,宣告给了整个世界。
三分钟后,天线的摆动戛然而止,一根早已不堪重负的支撑杆应声断裂,从高空坠落,砸在沙地上,激起一圈完美的沙纹,如同声波扩散的瞬间被凝固。
而在地下数百米深处,那台被“强制注销”的x-ooo终端主机的残骸中,最后一粒承载着许墨初始逻辑的存储晶格,在这次共振的终点,悄然碎裂,化作了真正的尘埃,融入了冰冷的地层。
仿佛大地本身,在出这声悠长的叹息后,终于学会了呼吸。
世界似乎重归平静。
许墨留下的回响,无论是风中的旋律,还是救命的代码,亦或是最后的道别,都已尘埃落定。
小海站在指挥中心巨大的监控光幕前,看着各项数据重新稳定下来,心中涌起的不是轻松,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空旷。
那个追逐了许久的影子,终于彻底消散了。
然而,就在他准备下令解除全面警戒时,光幕的一角,一个负责监控第七营地主干网络状态的窗口,忽然跳出了一行谁也看不懂的绿色字符。
那不是警报,也不是故障提示,更像是一种……状态描述。
监控画面上,一处刚刚被沙暴物理摧毁的中继节点,其信号衰减曲线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跌入谷底,反而以一种极其缓慢、但无比坚定的姿态,开始向上攀升。
就好像这套由钢铁和线路构成的冰冷系统,在学会了呼吸之后,正试图从沉睡中,做第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