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刚正听得津津有味,被光头强这样一打断,顿时止住了他。山伯和妇人见到孩子们这番模样,哈哈大笑了起来,山伯也再度开口了。
“一开始,野鸡精变成远方的大财主,登门来相亲。尽管它送财送宝,花言巧言,还是被阿旺的父亲拒绝了。接着,它又变成一个俊俏的后生向阿旺来求爱。尽管它装模作样,聪明的阿旺一眼就看穿了它的虚情假意,坚决不答应。
这样三番五次地被拒之门外之后,野鸡精恼羞成怒,骗不了就抢。一天傍晚,又刮起一阵妖风,搞得天昏地暗,趁人们忙乱之际,它张开魔爪抢走了阿旺姑娘。野鸡精的暴行,激起了乡亲们的义愤。
大家打起火把,将后山团团围住。青年猎手们组织起“打鸡队”,决心打死野鸡精,救出阿旺。激烈搏斗开始了。野鸡精发出声音怪叫,进行威胁;人们吹起一支支响亮的牛角,敲响一面面铜锣,淹没了野鸡精的怪叫。”
“原来芦笙节的男人们要吹芦笙敲锣鼓是这样来的,怪不得呢。”潘月红小声地嘀咕道,继续开车。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爬山路之后,车子进入了到了半山腰上的一个空旷的地方,这里相对来说,要平缓的许多。
“山伯,继续讲完传说吧,后来怎么样了?野鸡精被打死了吗?”王小刚问道。
山伯点了点头,继续道:“野鸡精很厉害,毕竟它是妖精,会一些法术。它张开巨大的翅膀,扑向人们;猎手们射出一支支利箭,吓得野鸡精慌忙逃回后山。可是,野鸡精是千年的妖怪,练就了一身功夫,除了咽喉一点之外,全身刀枪不入,猎手们一时也无法把它打死。
就这样,人们与野鸡精相持了一个场日。这时,从远方来了一位苗族青年猎手,名叫茂沙。茂沙是个大力士,双手能举万斤;茂沙是神箭手,能百步穿杨。茂沙勇敢正直,专门捉妖擒怪,为民除害。
当他听到野鸡精的暴行,立即骑上骏马,翻山越岭,急忙赶来参加“打鸡队”。再说野鸡精被围在后山,对阿旺又无可奈何,它使出绝招,又刮起一阵妖风,扑向“打鸡队”。这阵妖风直刮得飞沙走石,日月无光。
人们睁不开眼,张不开手,野鸡精就用利嘴来啄人们的眼睛。正在这时,茂沙恰好赶来了。他怒火冲天,仗起宝剑,急忙迎了上去。茂沙与野鸡精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翅来剑往,从后山打到前山,从前山又打到后山。乡亲们齐声呐喊,帮茂沙助威。
野鸡精斗了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使尽全身解数也斗不过茂沙。野鸡精拔地而起,妄想远走高飞,逃之夭夭。人们射去的箭,一支支都被野鸡精抖落了。茂沙眼明手快,插剑入鞘,拿出他的神弓神箭,屏住气息,嗖的一声,正中野鸡精的咽喉。
野鸡精发出几声惨叫,从天空摔了下来,撞死在后山上。人们救出了阿旺,齐来向茂沙致谢。茂沙从野鸡精身上拔下三根野鸡毛送给阿旺,嘱咐她好好保重,便跨上骏马,告别阿旺,又去过着他的游猎生活去了。”
“诶,我还以为英雄救美之后,就会获得美人的芳心,真是可惜了这对恋人。”光头强发出了一声嗟叹。从后视镜看向潘月红的时候,发现她的脸上也挂着同样的神色。
“呵呵,有时候,事情并不是人们一开始见到的模样哦!”山伯眯着个眼,笔直地端坐在车内,笑眯眯地看着几个后生。
“山伯,你就不要卖关子了,快快给娃娃们讲讲后面的故事吧,你看把他们的胃口给吊的。”妇人这个时候开口了。
山伯哈哈大笑了一阵之后,继续道:“茂沙的英勇顽强,乡亲们齐声称赞。茂沙的豪爽正直,深深打动了阿旺的心,爱慕之情,油然而生。阿旺把心事告诉了父亲,父亲也非常赞成。
可是,茂沙游猎四乡,漂泊不定,当时他为打野鸡精而来,射死了野鸡精,连一碗感谢的水酒都没有喝,就告辞走了。又到哪儿去找他呢?阿旺思念茂沙,茶不进,饭不想,一天天消瘦下去。老父亲很着急,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寻找茂沙的好办法。”
说道这里的时候,山伯又打住了。他活活一副老顽童的模样,问道:“你们先猜猜,阿旺的父亲使用了什么方法呢?”
王小刚和光头强相互看了看,一时之间确实是满头雾水,根本就猜不出什么方法。二人便使劲了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似乎二人的表现在山伯的意料之中,他缓缓地开口道:“当时正是新春佳节,老爹从后山砍来翠竹,做成一支支芦笙,请乡亲们四处传递消息:古历正月十八到舟溪来跳芦笙。这个消息传得很远很远,如老爹所想,茂沙也知道了。”
“原来使用了这样的方法!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光头强拍了拍自己的光头,恍然大悟道。
“那天,成千上万的苗族同胞,吹起芦笙,载歌载舞来舟溪参加芦笙会。茂沙也赶来赴会。阿旺很快就发现了他,老父亲把做得最好的芦笙送给了他,阿旺亲手在芦笙上插三根野鸡精毛,把自己织的花带系在芦竺上,大大方方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
茂沙也很爱阿旺,当即褪下银手镯,高高兴兴地送给阿旺,给他戴在手上。这一对情人在乡亲们的欢呼声中定了亲。茂沙是勇敢的猎手,也是尊老敬贤的好后生。他恭恭敬敬地请老父亲吹笙领舞。
老人高兴地接受了请求,并且提出了芦笙会的三条宗旨:一是喜迎新春;二是预祝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三是让苗族青年男女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大家一致赞成。
就这样,老父亲吹笙领舞,人们尽情地吹,尽情地跳,欢快的芦笙在舟溪甘香囊场上震响。人们一直跳了三天。第三天,也就是古历正月二十日傍晚。茂沙提议:春耕大忙要开始了,季节不等人,暂时不再跳芦笙了,一心一意投人春耕生产。
大家认为茂沙说得对,并且推老父亲为代表,在芦笙场中心插草标为号,芦笙顿时息音。就这样,年复一年,舟溪芦笙节成为苗族人民固定的传统节日,并且先由凯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县的各地先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最后到舟溪举行总会,集中结束。
来舟溪跳芦笙的小伙子总爱在自己的芦竺上插上几根野鸡毛,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爱情的表示。姑娘们则喜爱盛装打扮,跳芦笙时把织好的花带,系在自己心爱的小伙子的芦笙上。如今凯里县舟溪芦笙节还依然保持着由人吹笙舞领,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插草标来结束芦笙节的习惯。
而这就是整个芦笙节由来的传说。”山伯讲完闭上了眼睛,似乎在寻味着这段有意思的故事。
车子行驶在乡间的野路上,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开怀大笑,很是惬意。很快,在穿过一片林荫小道之后,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炊烟冉冉升起的小村落。
“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王小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在山伯的带领下,一行人缓缓地进了村。
北山陈庄,这个坐落在一片深山老林之中的古老村落,似是被世界遗忘的孤角,寂静安详,不着尘世的一丝浸染,有的只是纯天然的古朴,纯净。
村落不大,但是房屋错落有致,大部分都是灰色的烧制土砖,看上去有些年代了。虽然土砖给人的印象是不结实,但是此刻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土砖民屋很是牢固,四平八稳,让人一看就有一种安全感。
而经过山伯的讲述,这种方形的房屋设计和土砖的烧制都是当地的先辈们自己研发出来的。烧制的工序也是十分的简单,几乎都是就地取材,不然下山买红砖的话可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个地方很适合你的母亲养伤!”王小刚打量了四周,对着光头强说道:“这里很安静,环境也很好,适合病人的治疗和修养。只要营养跟上的话,你母亲的病出不了两个月就会痊愈的!”
“恩,这样我就放心了!”光头强眼里闪着泪花,他对王小刚感激涕零!
看到有车进村了,村里一时变得热闹起来。几乎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房屋,来到了村口上张望,村里人就是爱看热闹。
“这不是娟儿吗?”一个老妇人走了上来,亲切地说道:“都瘦了一大圈,可伶了这娃!”
“阿婶,谢谢你的关心,我没事的,很快就会好的!”在村民的口中得知,原来光头强的母亲小名叫做娟儿,光头强告诉他母亲的全名叫做陈娟。
“这个就是小强呀,都长这么大了!”村民们很快就将光头强等人围了起来,嘘寒问暖,热情迎接光头强等人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