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那踩山节的具体形式是怎么样的呢?是一大群人一起用脚去用力地踩山吗?还是说大家一起去祭拜山神呢?”光头强好奇地问道。
第一天上午,要举行立花竿仪式。就是在山坡中央竖起一根系着松柏枝条和鲜花彩旗的花杆,作为采。花山的标志。立花杆由年长者主持,花杆定好后年长者向人们敬酒祝福,随即锣鼓声,鞭炮声齐鸣,笛声悠悠,在人们欢笑声中,踩山活动就拉开了序幕。
男女老少在悠扬的芦笙音乐中,跳起蹬脚舞,耍狮灯等,一派欢腾的景象。吹竖笛者有的边徜吹边舞,有的对吹对舞,或围着花杆边跳边吹,或作半蹲状吹跳,同时伸出一脚步作旋转状,左右脚交替更换,难度最大的,要数在地下倒立者,吹奏者头着地,脚朝天地吹奏。
在有些族群男人中,大多能吹奏芦笙,但能蹲吹或倒立者却为数不多。舞蹈结束之后,老年人在一起喝酒拉家常,谈农活,青年男女一群一对地向树林中或山坡上走去。
其间还有一种活动叫作“接花种”。所谓“接花种”,就是用三匹马挂红,去其他花场上驮少量的泥土来堆积在新场上,以示花种;“接花秆”是用长青树做成,高三至四米,立于花场的中心。
届时,四方八面的人盛装前来,由族长宣布跳场开始,小伙子们吹响竖笛,姑娘们围着花翩翩起舞,互相竞技。在花秆的顶上悬有一幅两米长的红绸,有时候红绸用挂的一壶酒来代替。另外,花杆上面还挂有一个红布小包,内装赏钱。
谁要是能一边吹笛,一边爬上花秆顶端,取下红绸和红布小包,并且还能从秆顶吹笛下来,谁便获胜得赏。有的地方还兼举行赛马、射箭及续麻针比赛等活动。青年男女对歌,演奏芦笙、箫、笛、口弦等民族乐器,钟情者互赠绣花手帕、腰带等物。
他们或对歌,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到晚上,山上燃着篝火,人们围在篝火旁喝酒谈天,通宵达旦。在踩山活动中,男女青年通过交往,也有产生感情的,回去禀报父母后,也有结成终生伴侣的。老年人则趁机拜访亲友,互相谈心,活动一整天,甚至到深夜结束。
而在第二天下午,要举行倒花杆仪式,就表示一年一度的踩山节结束了。”
山伯讲完之后,几个后生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期待之色。尤其是光头强,心痒难耐。
“哈哈,这次将要举办的活动课远远不止这些哟!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在我小的时候是逢年过节,村民必举办的。只是,现在乡村里面的人口越来越少,也就是只剩下一些空巢老人和小孩了……”
山伯说着说着语气变得有些忧郁,光头强的母亲点了点头,可以理解老人所说的那种心情。
“其实,在这么多的乡间习俗之中,我对一个节日记忆犹新。”妇人开口道。
“母亲,你所说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光头强问道。
“芦笙节,也就是在这个节日活动之中,我跟你爸才相识的,那个时候,十里八乡的都是村民,人多热闹得很!”妇人回忆道,款款道来。
芦笙节,流行于凯里、麻江、丹寨各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地的节期不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二或三月;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
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活动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众多民族之中要属苗族人最为精湛!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
芦笙节的前期,要搭建芦笙堂,一般设在河沙坝,也有的设在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芦笙节开始后的第一日开始“起堂”,次日集。会,接着就是跳芦笙,期间还增加赛马活动,举行斗牛,摔跤比赛等。芦笙会结束时,各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
“母亲,游方活动是什么?你是在这个时候跟我的爸爸相识的吗?”光头强有种预感,游方活动一定是男友交友的最佳时期。?
“其实,芦笙节不但是庆丰年祝福的节日,也是男女青年择偶的节日,到了二十一日,公众的狂欢便一转而成为男女青年“游方”的活动,双双对对的情侣用对歌来传情说爱,缠缠绵绵地给芦笙会留下来年再会的盟约。”妇人解释道。
“母亲,我在咱们的家里见到过一个类似长笛一样的小器具,那就是你说的芦笙吗?”光头强再度问道。
“是的,那便是当年你爸爸赠送于我的礼物。”妇人回答道。这个时候,潘月红看向了王小刚,王小刚也看向了她,四目交接,一切尽在无言之中,这便是定情信物了。
妇人继续说道:“相传,芦笙管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们又把芦笙管叫做孔明管。据长辈们说,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
节日期间,男子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涌向会场;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跟随而来,人们伴随着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
那年,我也是众多舞女中的一个,而你的父亲便是当年吹芦笙最引人注目的人之一。或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我们一见钟情。”
大家听着妇人缓缓地讲述着自己的爱情故事,光头强的脸上露出了痴痴的笑意,他以前从未听起过自己的母亲讲述这些,今日一听,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父母年轻的时候是这样的浪漫!
“传闻众多节日当中,芦笙节可与七夕节媲美,今日闻言果然如此!”山伯开口道。
“可不是嘛。当年那场盛大的芦笙节过后,就我们村里的姑娘嫁出去了好几个,这要是算上其他村的,估计成双成对了几十有余吧。”妇人接话道。
“那听你们这样一说,芦笙节岂不是成了相亲大会?似乎很有意思呢!”王小刚打趣道。
“那你是不是很期待呢?”潘月红突然看向王小刚,阴阳怪气地问道。王小刚马上到了潘月红的话中之意,赶紧闭上了嘴巴。
“关于芦笙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说起芦笙节,人们不得不了解的就是有关于它的一个故事传说。”山伯讲道。
“哦,原来芦笙节还有传说?山伯快讲来听听!”这一次换做王小刚有些迫不及待了。这一路上,他发现山伯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而且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
“路上闲来无事,那我老夫就给你们这些娃娃将讲讲有关芦笙节的传说……”在山伯的讲述之中,大家听到了一个唯美的故事。
原来芦笙节的来历还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舟溪南寨上有一个苗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旺。阿旺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美丽动人。
她绣的花,五彩缤纷,颜色鲜艳,阵阵清香,招引一群群蝴蝶蜜蜂来探花采蜜,阿旺喂的猪,长得又快又好,又肥又壮,一年四季杀肥猪。阿旺的歌喉,更是金嗓子。她的歌声,象春风,赛银铃,唱得娃娃拍手笑,唱得老人喜孜孜,唱得小伙子和姑娘们手舞足蹈。
阿旺不仅是一位唱歌的能手,也是一位懂事的勤劳的姑娘。她尊老爱小,乐于助人。阿旺的父亲把她看做掌上明珠,寨子上的乡亲们也为有这样的好姑娘而引以自豪。
可是,贪婪残忍的野鸡精,对阿旺垂涎已久,妄图把她占为己有。提起舟南后山上的野鸡精,没有人不切齿痛恨。它刮起一阵妖风,便把人们一辛辛苦苦种好的庄稼,几十亩几百亩一掠而空。它经常变成猛虎,咬死耕牛;它变成恶狼,叼走小孩。
如今,它又把魔爪伸向了阿旺。
“山伯,野鸡精的故事我的小的时候倒是听过,但是阿旺这个姑娘的故事我还真的没有听过,也不知道你讲的是不是跟我以前听到的那个故事一样。”光头强打岔道。
“光头强,你不要打断山伯讲故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