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的战术特点是:
火力至上:充分挥步枪、马克沁机枪等,和射炮、舰炮的压倒性射程与威力。战术核心是建立稳固的散兵线或阵地,以火力大量杀伤暴露的敌军,再以纵队或散兵起冲击。炮火准备成为进攻标配。
士兵能熟练操作武器,执行命令,维持战线。遭遇袭击时能较快组织防御。
工事构筑能力在使馆防御战中表现突出,能够快构建街垒、掩体。在野战中也能迅挖掘简易工事。
侦察能力上,使用骑兵和当地教民、苦力作为情报员进行侦察,但效果受限于地形和对当地情况的不完全掌握。
弱点是巷战经验相对不足,表现在天津战役中,易遭冷枪和伏击。对地形不熟导致行军和部署有时不够优化。部分部队,尤其新到的,存在轻敌冒进。
我的评价是:联军的基本战术原则,火力、纪律、工事,被证明完全有效且适应华北战场。英国和日本步兵的战术素养最高。机枪在防御和进攻中都是决定性武器。未来需加强巷战训练和更有效的情报网络。
清帝国正规军的战术特点是:
落后呆板:大部分仍采用密集队形的方阵、纵队,在开阔地成为联军炮火的绝佳靶标。冲锋缺乏掩护和火力支援。
火力贫弱:步枪射慢、精度差,保养不良。炮兵数量少,训练差,射击缓慢且不准确。重武器如机枪几乎见不到。
防御消极:多依赖城墙或简易工事被动防守,缺乏反突击能力和火力配系。工事构筑原始,难以抵御近代火炮。
指挥僵化:军官多缺乏现代战术知识,指挥靠旗号、锣鼓,反应迟钝。士兵多机械执行命令,主动性差。
偶有亮点:极少数部队,如聂士成部,在天津表现出一定的顽强和使用抬枪、刀矛的近战能力。个别狙击手造成困扰。
我的评价是:清军战术停留在半个世纪前甚至更早。他们不懂散兵线,不懂火力压制,不懂工事构筑,不懂机动防御。其士兵更像被驱赶的羊群而非战士。军官阶层普遍无知且怯懦。任何一支欧洲二流军队都能轻易击败他们。
义和团的战术特点是:
狂热冲锋:主要战术是依靠宗教狂热和人数优势,挥舞大刀、长矛等冷兵器或简陋火器如火绳枪、土炮,高喊口号起人海冲锋。毫无队形和掩护。
游击袭扰:在乡村、小城镇或复杂地形,如青纱帐,进行伏击、切断交通线、小规模偷袭。对落单士兵或小股部队有威胁。
非正规性:无统一服装、标识,混入平民难以识别。依赖迷信,如宣称“刀枪不入”维持士气。
弱点是:面对有组织的近代化火力,尤其机枪时,冲锋无异于自杀,伤亡极其惨重。士气极不稳定,“刀枪不入”神话破灭后极易崩溃。缺乏攻坚能力,对使馆久攻不下。组织松散,难以进行复杂战术配合。
我的评价是:义和团的战术是原始、野蛮和无效的代名词。他们的冲锋在马克沁机枪面前只是制造血腥的屠宰场。其袭扰战术虽烦人,但无法改变战役进程。他们唯一的‘战术’就是利用其野蛮行径(屠杀教民、破坏设施)制造恐怖。这种武装力量不具备任何现代军事价值,仅需最低限度的正规军即可肃清。
综上所述,我的结论是:
1、八国联军在军事上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充分证明了西方(尤其大英帝国)军事体系、技术和纪律的绝对优越性。
2、清帝国军队在战略、战役、战术层面均处于彻底崩溃状态,已完全丧失抵御外侮的能力。其军事体系是前现代的、腐朽的、无效的。
3、义和团仅为破坏性暴民武装,不具备任何正规军事价值,其威胁已被永久性粉碎。
4、联军内部协调问题是本次行动的主要缺陷,削弱了效率并可能导致未来隐患。
谢谢大家”。说完,他还习惯性地向四周点头致谢。现四周一片死寂时,才愕然意识到,对面是如何地尴尬,做出什么表态都不对。
突然,“啪啪”的孤零零的掌声响起,是王月生。随后,不情不愿的掌声此起彼伏,零零落落,很快消失。
戴伟胜和王月生相视苦笑。王月生知道自己这边的人,尽管已经全力记下了戴伟胜的谈话,甚至褚贵星等人已按照在老营培养出来的默契,悄然进行了分工,两人一组,每组重点记录不同的段落,会后再对照补充完善。而郑贯公虽然是头一次用这种后世的自来水笔,且是用后世的一行行的笔记本,而不是前世此时流行的一列列的书册,还是写的繁体字,但仍然记下了大部分内容,笔头工夫实在了得。
见气氛有些沉闷,而有些事情和民族情绪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脱开导的,王月生摇铃,外面的随从将已准备好的茶点奉上。室内气氛为之一松,大家开始低声聊起来,甚至郑贯公直接找上了戴伟胜,就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的几个问题小声讨教。
王月生看了看怀表,大概过去了十分钟,于是按照英国的规矩,用银勺敲击了一下茶杯,出了清脆的“叮”的一声。戴伟胜和老营学员条件反射地静了下来,日本归来的郑贯公还是有些莫名其妙,但很快就入乡随俗地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谢谢戴伟胜先生对于这次义和团运动的高潮阶段----即进入北京,围攻东交民巷,直至最后被八国联军镇压,这个时期的双方军事行动的描述和分析。下面,我想跟诸位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此次义和团运动生、直至最后与朝廷形成了联动,最终引了外国军事干涉的底层原因的分析”。王月生这种后世烂大街的presentation开场套路,在此时居然还给了众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在座的中国人。王月生感觉现在手头就缺个投影仪放ppt了。
“先,我始终认为,一切大规模社会运动,其根本原因,都是经济原因。或者用中国人习惯的表达,这场义和团运动之所以生,就在于四个字“民不聊生”。至于说为什么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针对外国势力进行反抗,哪怕是几十年前的那场太平天国,都没有如此集中地将矛头指向外国人,主要是这样几种原因:
先,是天灾人祸下的民生崩溃。1898年黄河改道淹没山东、直隶5ooo余村庄,清廷治河经费被挪用,灾民流离失所。1899-19oo年连续旱蝗灾,华北大地赤野千里,粮价飙涨至“一斗米三千钱”,正常时期只要约3oo钱,人相食惨剧频。
雪上加霜的是,清廷的腐败。哦,这段话不要记。比如,山东巡抚张汝梅、毓贤等官员将中央拨付的赈灾银约8o万两私吞或挪用,仅用少量钱粮敷衍灾民。1899年冬,山东曹县饥民因饥饿围攻教堂求粮,反被清军以“闹教”为名镇压,激化矛盾。
类似这样的自然灾害叠加贪官污吏引起的社会动荡、甚至最终推翻一个王朝的事例,史上屡见不鲜。可为什么这次,以山东地区为代表的基层民众,普遍将目光投射到外国人,乃至外国势力的在华附庸,比如那些教民身上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条原因,基层民众可以直接感觉到、除了祖上承受的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之外,他们还有了以往不曾有过的由外国势力和其在华的代理人直接施加的负担,比如,。。。。。。”
王月生口沫横飞,讲了大概一节课的时间,最后实在是口干舌燥。虽然戴伟胜越听越精神,但那几位中国人已经是累的臂酸手软,无以为继了。王月生见状,便让他们先回去休息,然后把今天的聊天内容整理一番,看看有没有值得传达的,补充润色后,由自己签,印给学员做内部学习材料,包括在海外的学员。当然,这部分就得王月生亲自去通过约柜送到各地了。
随从敲门进来告知午饭准备好了,王月生延请戴伟胜到了充作餐厅的小客厅。一席丰盛但并不奢华的午餐,却让戴伟胜吃得畅快淋漓。无他,全是他正经的家乡口味。王月生系统空间中,在英国采买的食材着实不少,而且系统空间保证送进来后可以一直保持进来时的新鲜度,是王月生在中国刷外国朋友好感度的利器。至于说厨师,广州还真不缺会做番菜的大厨。
酒足饭饱,戴伟胜满意地用王月生从后世带来的厚印花餐巾纸,带香味的那种,擦着嘴角,分外觉得有面子。敢情,即便在他老家英国,王月生把这玩意送给德文郡公爵后,都让其在顶级贵族圈子里不大不小地装了些逼呢。
“eason,我现你对政治,尤其是世界局势这块,有天才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这点当初在英国火车上初次见面时就有感觉,这次更加肯定了我的判断。你只做个商人太可惜了”。
“谁说我只是个商人的。我更大的愿望是做个科学家。可惜没有天赋和毅力,所以只能在旁边指手画脚一番。而且你看,我除了这间与人合作的医院和药房,其他就只有一间筹备中的报馆。至于你说的我关于政治,尤其是世界局势的判断能力,这个我不是吹哈,我现一个秘密”,王月生小声道。
“哦?可否指点在下一二?”戴伟胜凑趣地把脑袋伸了过来。
“其实不怕对人说,我现啊,我们中国古人说的道家推演天下大势,和先贤说的“上医医国”,其实真特么的有道理。就是那么回事。人世间的那些事情的展,跟物理学、化学上那些实验一样,理论对了,方法对了,放了什么材料,加入了什么催化剂,那就一定会出现某种必然的化学反应,生成物都是可预知的”。
“有没有那么神奇啊?”
“小的难说,可以被干扰的因素太多,算不过来,也不合算,这玩意太费脑子。但是大势总是大差不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