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是师父给他的第一道考题。
若是连一个部下的质疑都处理不好,他还谈何统领三军,谈何建功立业。
朱瞻基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走下点将台,来到张奎面前。
“张将军所言,甚有道理。”
他没有怒,反而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观点。
“是我考虑不周,纸上谈兵了。”朱瞻基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若能练成此阵,战时必能成为克敌制胜的奇招。”
“殿下说的是,但风险太大了。”张奎依旧坚持。
“那我们便想办法,把风险降到最低。”
朱瞻斯看向他,目光灼灼。“张将军经验丰富,依你之见,该如何改进,才能让此阵既能挥奇效,又能确保稳妥?”
他竟是反过来向张奎请教。
这一手,让所有人都没料到。
张奎看着眼前这位放下身段,虚心求教的皇孙,心中的那点抵触,瞬间烟消云散。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回殿下,若想变阵,便不能全军齐动。可分前后两队,前队佯攻吸引注意,后队待机而动,交错穿插,如此一来,便能减少混乱。”
“好!”
朱瞻基眼睛一亮:“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加入旗号和鼓点配合,以旗为令,以鼓为节,让变阵更加精准迅!”
一人请教,一人献策。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竟在三言两语间,变成了一场热烈的战术研讨。
蓝武在帅台上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孺子可教。
懂得放下身段,懂得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整合下属的智慧,而不是一味地强压。
这位皇太孙,比他想象中,成长得更快。
不愧是后世被称为六边形战士的人。
而且说实话,朱瞻基越强,蓝武是越满意的,因为这意味着朱棣后继有人,朱棣对他的忌惮也就越小。
接下来的半个月,朱瞻基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
他不再拘泥于兵书,而是每日都与张奎这些老将们混在一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着护卫营的战术操练。
他皇孙的身份,让他拥有天然的号召力。
他虚心好学的态度,又为他赢得了老兵们的真心尊重。
蓝武更是完全放权,除了每日过来巡视一圈,便将整个中军护卫营的日常训练,全都交给了他。
这可不像是之前在京营那般小打小闹。
这是手握实权,真正统领一支精锐之师!
短短十几天时间,“皇孙殿下英明神武”的名声,便在整个哈密卫新军中不胫而走。
朱瞻基每日看着将士们那越崇敬的目光,听着耳边那一声声自肺腑的“殿下”,心中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几乎要溢出来。
他感觉自己天生就该是这片沙场的主宰。
那份曾经的谨慎与小心,不知不觉间,被一种昂扬的自信所取代。
他甚至开始觉得,即将到来的瓦剌之战,不过是自己登上历史舞台,展现雄才大略的垫脚石罢了。
若是这一战自己能立下军功,甚至能生擒马哈木,回去献给皇爷爷,那自己皇太孙,以及自己父亲太子的位置就彻底稳了。
想到这里,他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