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三月,曹操成功击退了孙权。
孙权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连曹操都没有料到的决定。
他派都尉徐详前往曹营请降。
惊讶之余,曹操思索了片刻,便大致明白了孙权的意思。
他捋了捋须髯,带着一脸的严肃接见了使者徐详。
徐详倒是镇定,面无惧色,泰然自若地给曹操行君臣之礼,算是给足了曹操面子。
曹操心里算是对眼前这个江东的使者有了敬佩之意。
他对徐详说:“孤比老,愿越横江之津,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猎长洲之苑,吾志足矣。”
横江之津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东南,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与当涂县采石矶隔江相望,形成“两山横夹大江”的险要地势。
孙权的哥哥孙策就曾经在此地屯兵,是江东军事防御体系的关键节点。
长洲在姑苏南大湖北岸,阖闾所游猎处也。
曹操说他要越过横江,也就是说,他要击穿当前江东的防御体系,顺江而下兵临吴郡,再与孙权在姑苏之地游玩,在长洲狩猎。
至于猎谁,虽然言语中并没有表明,但徐详自然听得出来。
当前的形势孙权处于弱势,自然是被猎者。
曹操以坦然的姿态放出豪言壮志,言语之中还带着调戏孙权的味道,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就是想要压制徐详的骨气,占得谈判的先机。
若是按照常规的谈判方式,此时应该据理力争,讲事实列数据,说江东还有多少多少带甲之士,多少多少能征善战的将军,多少多少智谋之士,还有数不尽的粮草,足以抵抗曹操数年。
再结合当前的形势,指明曹操还有其他的隐患,敌人不止一个,比方说西边的刘备等等,深陷江东泥潭不符合曹操当前的利益。
以此来劝说曹操接受议和的方案,退兵返回,完成出使的使命。
但徐详并没有按套路出牌,而是顺着曹操的话说:“大王欲奉至顺以合诸侯,若越横江而游姑苏,是踵亡秦而蹑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
啥意思?
大王自然指的是曹操。
奉至顺,指秉持顺应天命、合乎道义的核心原则,古代诸侯争霸常以“顺天应人”为旗号,彰显合法性。
合诸侯,面上是联合各地诸侯势力,实际就是指曹操要平定天下。
徐详开篇道出曹操的志向,似乎在向曹操表明自己的心态。
坦白来说,就是我懂你的,知道你的目标是要横扫寰宇,稳定八荒。
接下我说的话,你也得听听。
徐详又说,如果你曹操按照刚才的话,跨过横江而游玩姑苏,那跟亡秦和夫差这两件事没什么两样了,曹操你原本心中的目标就没法实现了呀!
亡秦和夫差是两个耳熟能详的典故。
秦朝统一后,因暴政滥用民力、忽视民生,最终引陈胜吴广起义,王朝迅覆灭。
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夫差,曾以姑苏为都城,大兴土木修建姑苏台,沉迷游猎享乐,忽视对越国的防备,最终被越王勾践击败,吴国灭亡。
徐详用这两件事来告诫曹操,你那话开玩笑说说也就罢了,真的动起来就是愚蠢。
曹操听了,哈哈大笑,回了一句:"徐生得无逆诈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