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曹操那些事 > 第235章 旧制与魏公(第1页)

第235章 旧制与魏公(第1页)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三月,曹操在返回邺城的路上,大汉朝廷突然布了一条重大的变更通知。

这条通知由汉献帝亲自下诏,下到全国十四个州的州牧或者刺史手中。

通知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恢复九州。

正所谓长篇大论芝麻小,字数越少事越大。

区区四个字的通知交到各州的州牧或刺史手中,就如同是一块巨石,压得他们直不起身。

恢复九州什么意思?

并不是说汉献帝抱怨天下太乱了,各路诸侯纷纷造反,大汉的朝廷风雨飘渺,需要有人站出来平乱中原,恢复九州的安宁。

恢复九州指的是恢复九州的制度。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西方罗马帝国还在经历伊苏斯内战,汉献帝用第四个年号开启了天下十四州的时代。

由于朝廷西边的凉州屡次出现乱事,河西诸郡又远离州治,于是汉献帝把原本属于凉州的河西四郡武威、酒泉、敦煌、张掖独立出来,设立了雍州,治所姑臧。

第一任雍州刺史乃邯郸商。

雍州这个名词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先前在新朝建立之时也设立过。

后来被凉州取代,到汉献帝手里才重新设立。

一方面也是出于朝廷对西面的掌控,另一方面也是朝廷暗弱的表现,各地郡县已经开始脱离朝廷。

至此,十四州成立,准确的说应该是十四个刺史部,分别为青幽并冀、凉雍益荆、徐豫兖扬,交州和司隶。

除司隶外,每一州都会设立一个刺史,监察刺史部内各路官员。

起初的时候,朝廷直接任命郡县,一郡之的太守属于封疆大吏,掌控着郡内军政大权。

后来刺史部设立之后,朝廷将部分皇帝的权力分给了刺史,但刺史只能收集情况,再向皇帝汇报,没有独自处置的权力。

到了后期,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几乎成了一个刺史部内的小皇帝,封疆大吏的层面也从原先的郡县上升到了州郡。

随着朝廷的暗弱,逐渐出现刺史脱离朝廷掌控的情况。

直到刘焉的出现,才将刺史转变成了州牧,从官职和名义上解决了位和权不符的情况,但也直接导致了天下州牧独立的局面。

如今汉献帝将十四州改为九州,意味着有的州会被合并,有的州会被拆分。

换言之,有的州牧就要失业了。

原本有十四个封疆大吏,改变制度之后只有九个了,剩下的五个咋办?

看你们各地的州牧如何表现。

若是能乖乖听话的,便能保全乌纱帽,继续在州内潇洒。

若是不听话的,那就对不起了,皇帝要他炒鱿鱼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汉献帝同意推行九州制,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朝廷的集权,但更有利于曹操的管辖。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建安十九年的汉献帝哪里还有权力,甚至连皇帝的样子都很难维持。

所以恢复九州制的举措,自然是出自曹操之手。

先前也聊过,早在建安九年(公元2o4年),曹操打败袁绍入主邺城之时便想要恢复旧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