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曹操那些事 > 第232章 荀彧死谏(第1页)

第232章 荀彧死谏(第1页)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月,天气入冬。

曹操从正月开始至今已经准备了九月有余,征讨孙权可以实施。

大军出前,董昭突然对曹操说,丞相啊,你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要不是有你在,大汉天下早就乱了,百姓也没地方去。

既然你的功劳这么大,怎么能一直以臣的身份居于天地之间呢?

懂你的人,知道你是以惭愧为耻,乐于保持名节。

不懂你的人,都因为你臣子的身份怀疑你图谋不轨。

董昭此言一出,曹操倒是有些惊讶。

一般来说,这种劝进位的话基本上都是出自嘴替之口,因为本人无法说出口,与礼法违背。

董昭能当着曹操的面直接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已经猜到了曹操的心思,还是从蛛丝马迹中看到了曹操的内心,不得而知。

尽管曹操有些惊讶,但董昭这话确实说到曹操心坎里。

曹操微微一笑,没有反对,只是不言语。

董昭瞬间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从曹操府邸出来的董昭并没有回家,而是召集了很多列侯和将领,与他们商议请曹操进爵国公,受九锡、备物,以彰其功。

很多列侯和将军都同意董昭的建议,纷纷表示愿意与董昭一道劝曹操进位。

毕竟这些人都是在曹操帐下做事,只有曹操进位了,他们的官职才会更进一步。

但董昭心里清楚,想要让曹操进位,必须得到一个人的支持。

这个人并不是汉献帝刘协,而是尚书令荀彧。

因为荀彧掌控着礼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曹操进位所需的各类东西和程序都得通过这位尚书令批示。

于是,董昭写信给荀彧说:“昔日周公、吕望处于姬氏强盛之时,凭借文王、武王的基业,辅佐年幼的成王,像他们这样的功勋,犹然受封上爵,赐土封国。周朝末年的田单,驱率强大的齐国士众,对弱小的燕国展开报复,收复七十座城池,迎回齐襄王;襄王重赏田单,使他东有封地夜邑的赋税,西有淄水上游观之乐。过去记录功劳,都有这么重的封赏。如今曹公在海内倾覆、宗庙焚灭之际,亲着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将近三十年,铲除逆贼,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奉祀制度重建。拿他对比过去的几位,就如同泰山与小山丘,两者能同日而论吗?如今曹公只与诸将功臣一样,只有一个县的食邑,这岂是天下所望呢?”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串,从周公、吕望说到田单,其实就是给荀彧准备了充分的理由。

原本董昭想着荀彧没有理由拒绝。

但荀彧认为:“曹公原来是为了拯救朝廷,安定天下而起义兵的,怀有忠贞的诚心,严守退让的实意。君子以德爱人,不应当这样。”

说大白话就是,曹操这样做本就是忠心的体现,如果进位反而印证了那些说曹操是汉贼的流言。

所以他不同意。

这个回复让董昭有些意外,更让曹操很不高兴。

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来,曹操的内心确实有这方面的想法。

前面聊过,曹操已经有了“三不朝”的特权,若是这一次进位,那就获得了“加九锡”特权,那就是典型的篡位套餐,很难不让人猜想曹操的真实内容不是忠臣而是汉贼。

特别是在这个讨伐孙权的节骨眼上,万一那些蠢蠢欲动的叛逆之人伺机在曹操后方作乱,曹操如何能专心对付孙权。

其实荀彧除了考虑自身的理念外,确实考虑了这一次大军的出征。

只可惜曹操并没有理解荀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