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个穿着浅蓝色衣裙的女子走了进来。女子约莫二十岁左右,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皙,只是眼神里带着几分忧郁。看到杨延昭,她眼圈一红,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杨将军,民女苏晴,求您救救我爹!”
杨延昭连忙扶起她:“姑娘快起来,有话慢慢说。你爹是谁?出什么事了?”
苏晴站起身,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我爹是苏明,之前在莫州当县令。上次辽军攻打莫州,我爹带领百姓抵抗,后来莫州失守,我爹被辽军俘虏了。最近我听说,辽军把我爹押到了幽州,说要是我爹不投降,就杀了他。我听说杨将军能征善战,还救过莫州的百姓,所以特意来求您,求您救救我爹!”
杨延昭这才想起苏明——上次他去莫州救援,确实见过苏明,是个正直的官员,为了保护百姓,差点死在辽军手里。他没想到,苏明竟然被辽军俘虏了。
“苏姑娘,你先别着急。”杨延昭叹了口气,“我现在被陛下留在汴梁,不能离开,就算想救你爹,也无能为力啊。”
苏晴听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泪又掉了下来:“那怎么办?难道我爹就只能等死吗?杨将军,您行行好,救救我爹吧!我就这么一个亲人了,要是我爹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看着苏晴哭得伤心,杨延昭心里很是不忍。他想了想,说:“苏姑娘,你先别急。我虽然不能亲自去幽州救你爹,但我可以给杨延浦将军写一封信,让他想办法营救你爹。杨延浦将军在并州,离幽州不远,说不定能有办法。”
“真的吗?”苏晴眼里立刻燃起了希望,“多谢杨将军!多谢杨将军!要是我爹能平安回来,我一定好好报答您!”
“报答就不必了。”杨延昭笑着说,“苏县令是个好官,救他也是应该的。你先在这里等一下,我现在就给杨延浦将军写信。”
说完,杨延昭立刻铺纸磨墨,给杨延浦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了苏明的情况,让他想办法营救苏明。写完信,他把信交给一个亲信士兵,让他立刻送往并州。
苏晴看着杨延昭忙前忙后,心里很是感激。她擦干眼泪,对杨延昭说:“杨将军,您真是个好人。民女也没什么能报答您的,要是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民女一定尽力。”
杨延昭笑了笑:“你不用客气,好好照顾自己,等你爹的消息吧。”
苏晴点了点头,又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才转身离开了驿馆。
苏晴走后,杨延昭坐在椅子上,心里更加焦虑。一边是高阳关的安危,一边是苏明的生死,还有自己被困在汴梁,动弹不得。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有力无处使。
接下来的几天,杨延昭每天都去皇宫,请求赵恒放他回高阳关,可赵恒每次都找各种理由推脱,要么说“再等等”,要么说“朕自有安排”,就是不让他走。
杨延昭知道,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必须想办法离开汴梁,回到高阳关。
这天晚上,杨延昭正在驿馆里思考怎么离开汴梁,突然听到窗外有动静。他立刻拔出腰间的短剑,警惕地看着窗外。
“杨将军,别紧张,是我。”窗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张咏!
杨延昭连忙打开窗户,看到张咏正站在窗外,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裹。
“张大人,您怎么来了?”杨延昭惊讶地问。
“我听说你被困在汴梁,心里着急,就特意从应天府赶过来,想帮你想想办法。”张咏跳进屋里,把包裹递给杨延昭,“这里面是一套百姓的衣服,还有一些盘缠和通关文牒。我已经帮你准备好了,你今晚就赶紧离开汴梁,回高阳关。”
杨延昭看着包裹,心里满是感动:“张大人,您这是……要是陛下知道了,会怪罪您的!”
“怪罪就怪罪吧,我都这把年纪了,还怕什么?”张咏笑着说,“高阳关不能没有你,大宋的北方门户不能没有你。你要是留在汴梁,不仅救不了高阳关的百姓,还会被赵恒耽误了。听我的,今晚就走,趁现在还没人现。”
杨延昭看着张咏,眼里满是感激。他知道,张咏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帮他的。他咬了咬牙,点了点头:“好!张大人,多谢您!要是我能平安回到高阳关,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别说这些客套话了,快收拾一下,准备走。”张咏催促道,“我已经帮你安排好了,今晚三更,会有一辆马车在驿馆后门等你,带你出汴梁城。出了城,你就沿着这条路走,很快就能到高阳关。”
张咏说着,递给杨延昭一张地图。
杨延昭接过地图,仔细看了看,把路线记在心里。他又收拾了一些必要的东西,换上百姓的衣服,跟着张咏,悄悄地来到驿馆后门。
三更时分,一辆马车果然停在后门。车夫看到张咏,点了点头。张咏拍了拍杨延昭的肩膀:“延昭,一路保重!到了高阳关,一定要好好守着,别让我失望!”
“张大人,您也多保重!”杨延昭拱了拱手,转身登上马车。
马车缓缓驶动,朝着汴梁城外驶去。杨延昭坐在马车上,掀开窗帘,看着汴梁城的灯火越来越远,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这次离开汴梁,以后可能就再也不能回来了。但他不后悔,因为高阳关有他的妻子,有他的弟兄,有他要守护的百姓。
马车行驶了大概两个时辰,终于出了汴梁城。车夫把杨延昭送到一个岔路口,指着一条小路说:“杨将军,沿着这条路走,就能到高阳关了。小人就送您到这里,您多保重。”
“多谢车夫。”杨延昭递给车夫一些盘缠,转身朝着小路走去。
接下来的几天,杨延昭一路疾行,不敢有丝毫耽搁。他白天赶路,晚上就找个破庙或者山洞休息。饿了就吃点干粮,渴了就喝点山泉水。虽然很辛苦,但他心里却很踏实,因为他离高阳关越来越近了。
这天中午,杨延昭走到一片树林里,突然听到前面有打斗声。他心里一紧,立刻拔出腰间的短剑,朝着打斗声的方向跑去。
跑到近前,杨延昭看到一群山贼正在抢劫一个商队。商队里的人大多是老弱妇孺,根本不是山贼的对手,已经有好几个人被山贼打伤了。
“住手!”杨延昭大喊一声,冲了上去。
山贼们看到杨延昭,都愣了一下。为的山贼是个满脸横肉的大汉,他打量了杨延昭一眼,不屑地说:“哪里来的臭小子,敢管爷爷的闲事?赶紧滚,不然爷爷连你一起杀!”
“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抢劫,还敢伤人,你们就不怕王法吗?”杨延昭怒视着山贼。
“王法?”大汉哈哈大笑,“在这荒山野岭,爷爷就是王法!兄弟们,给我上,杀了这臭小子!”
山贼们立刻朝着杨延昭冲了过来。杨延昭毫不畏惧,握着短剑,迎了上去。他的武功本就高强,虽然身上还有伤,但对付这些山贼,还是绰绰有余。只见他短剑一挥,就有一个山贼被砍中了胳膊,惨叫着倒在地上。
其他山贼见杨延昭这么厉害,都吓得不敢上前。大汉见状,气得大骂:“废物!一群废物!看我的!”
说完,大汉举起一把大刀,朝着杨延昭砍来。杨延昭从容应对,短剑和大刀碰撞在一起,出“铛”的一声巨响。大汉只觉得手臂麻,大刀差点脱手而出。他心里暗暗惊讶——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普通的小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力气!
杨延昭趁机一脚踢在大汉的肚子上,大汉疼得弯下了腰。杨延昭又一剑刺出,刺穿了大汉的肩膀。大汉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山贼们见领被打伤,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转身就跑。杨延昭也没去追,而是转身去查看商队的人。
“多谢壮士相救!多谢壮士相救!”商队的领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他走到杨延昭面前,拱手道谢,“要是没有壮士,我们这次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老人家不用客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应该的。”杨延昭笑着说,“你们没事吧?有没有人受伤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