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耶律斜轸下令,开始攻打莫州。辽军士兵们推着攻城塔,扛着云梯,朝着莫州城墙冲来。周信按照杨延昭的吩咐,下令士兵们放箭、扔滚木、石头,顽强地抵抗辽军的进攻。
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辽军死伤惨重,却还是没能攻破莫州城。耶律斜轸气得吹胡子瞪眼,可也没办法——莫州的城防太坚固,宋军的防守也很顽强。
而此时的澶州,已经陷入了危机。萧太后率领十五万辽军,对澶州起了猛烈的进攻。澶州的守将叫王,虽然有五万兵力,但他根本不是萧太后的对手,只能坚守不出,同时派人去汴梁求援。
消息传到汴梁,赵恒彻底慌了。他没想到萧太后的动作这么快,居然已经打到了澶州。他连忙召集大臣们开会,商议对策。
“陛下,澶州是大宋北方的屏障,绝不能丢!臣愿率领大军,去支援澶州!”李继隆站出来,主动请缨。
张咏也站出来:“陛下,李将军说得对!咱们必须派援军去支援澶州,不然澶州肯定会被攻破。臣愿意负责调动粮草,支援前线!”
赵恒点了点头:“好!李继隆,你率领十万大军,去支援澶州;张咏,你负责调动粮草,保证前线的粮草供应;其他大臣,各司其职,保证汴梁的安全!”
李继隆领了旨,立刻率领十万大军,出去支援澶州。他知道,澶州的情况很危急,要是晚了一步,澶州就可能被攻破。他率领大军,日夜兼程,朝着澶州方向疾驰而去。
可萧太后已经得知了李继隆率军来支援澶州的消息。她知道,要是等李继隆的援军到了,再想攻破澶州就难了。她下令,加大攻城力度,务必在李继隆的援军到达之前,攻破澶州。
辽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澶州的城墙已经被攻破了一个小口,辽军士兵们正源源不断地从缺口冲进来。王率领宋军士兵,拼死抵抗,可辽军的兵力太多,宋军士兵们渐渐有些抵挡不住了。
就在这危急关头,李继隆率领的援军终于到了。他见澶州城快被攻破了,立刻下令:“兄弟们,冲啊!杀了辽军,守住澶州!”
宋军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朝着辽军冲去。辽军士兵们没想到宋军的援军来得这么快,顿时乱作一团。王也率领澶州的宋军士兵,从城里冲出来,配合李继隆的援军,一起进攻辽军。
萧太后见宋军的援军到了,知道再想攻破澶州已经不可能了。她咬了咬牙,下令:“撤军!立刻撤军!”
辽军士兵们听说要撤军,一个个都松了口气,纷纷撤退。李继隆和王率领宋军士兵,乘胜追击,杀死了无数辽军士兵,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战马。澶州之战,大宋取得了胜利,守住了澶州。
消息传到莫州,杨延昭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他站在城楼上,对着北方高声喊道:“李将军,好样的!你守住了澶州,为大宋立了大功!”
耶律斜轸得知萧太后撤军的消息后,心里很是失望。他知道,再攻打莫州也没什么意义了,只能下令撤军,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契丹。
莫州的危机解除了,杨延昭心里很是高兴。他立刻派人去汴梁,向赵恒禀报莫州和澶州的战况。赵恒得知澶州和莫州都守住了,心里很是欣慰,下旨表扬了李继隆、杨延昭、王等人,还赏赐了他们很多金银珠宝和锦缎。
可杨延昭心里,还是有些遗憾——他没能亲自去支援澶州,没能在战场上为大宋杀敌。他知道,自己的北伐梦,还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
时间很快就到了景德元年(公元1oo4年)。这年春天,大宋的国内局势渐渐稳定,澶州和莫州的危机也解除了。赵恒终于有时间关注北伐的事了——他知道,要是不尽快北伐,契丹肯定还会再来攻打大宋。
他召集大臣们开会,商议北伐的事。“陛下,现在大宋的国力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士兵们也训练有素,是时候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了!”李继隆站出来,说道。
杨延昭也跟着站出来:“臣同意李将军的看法!臣愿率领莫州的士兵,随李将军北伐,为父亲报仇,为大宋杀敌,收复幽云十六州!”
张咏也站出来:“陛下,现在大宋的粮食充足,粮草也够支撑北伐大军,只要咱们制定好计划,定能北伐成功,收复幽云十六州!”
赵恒点了点头,心里很是激动。他说道:“好!朕决定,今年秋天,北伐契丹!传朕旨意,李继隆,你负责训练北伐大军,制定北伐计划;杨延昭,你负责驻守莫州,监视契丹的动向,为北伐大军提供情报;张咏,你负责调动粮草,保证北伐大军的粮草供应;其他大臣,各司其职,为北伐做好准备!”
大臣们领了旨,纷纷开始行动。杨延昭回到莫州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士兵、收集契丹的情报。他知道,这次北伐是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最好机会,也是为父亲报仇的最好机会——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可他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乱了他的计划。景德元年(公元1oo4年)夏天,杨延昭突然病倒了,高烧不退,浑身无力,连床都下不了。
周信和王贵等人很是着急,连忙请来了莫州最好的医生为杨延昭诊治。医生诊断后,说杨延昭是因为常年征战,劳累过度,又受了风寒,才得了重病,需要好好休养,不能再劳累了。
杨延昭躺在病床上,心里很是着急。他知道,北伐的计划很快就要实施了,要是自己不能参加北伐,就错过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最好机会。他想挣扎着起来,继续训练士兵,可刚一坐起来,就头晕目眩,又倒回了床上。
佘太君得知杨延昭病倒的消息后,心里很是担心,立刻从汴梁赶到了莫州。她坐在杨延昭的床边,看着儿子苍白的脸,眼泪直流:“延昭,你怎么这么傻啊!你常年征战,都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娘可怎么活啊!”
杨延昭拉着佘太君的手,虚弱地说:“娘,您别担心!儿子没事,就是有点累,休息几天就好了。今年秋天就要北伐了,儿子还等着随李将军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为爹和弟弟报仇呢!”
佘太君擦了擦眼泪,说道:“傻孩子,报仇和收复幽云十六州固然重要,但你的身体更重要!你要是倒下了,谁来为你爹和弟弟报仇,谁来收复幽云十六州啊!你听娘的话,好好休养,等身体好了,再去北伐也不迟!”
杨延昭知道佘太君说得对,只能点了点头:“娘,您放心!儿子会好好休养,等身体好了,就去北伐!”
在佘太君的照顾下,杨延昭的病情渐渐好转。可他还是很虚弱,不能下床走动,更别说训练士兵了。他只能躺在床上,让周信和王贵等人汇报莫州的情况和北伐的准备情况。
时间很快就到了秋天,北伐的计划如期实施。李继隆率领二十万北伐大军,兵分三路,攻打契丹。杨延昭因为身体还没完全恢复,没能随大军北伐,只能留在莫州,继续休养。
他站在莫州的城楼上,看着北伐大军远去的方向,心里很是遗憾。他暗暗誓:“爹,弟弟,你们放心!虽然这次儿子没能随大军北伐,但儿子一定会尽快养好身体,等下次北伐,儿子定能随大军出征,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你们报仇!”
可北伐的大军刚出没多久,就传来了坏消息——契丹萧太后得知大宋北伐的消息后,率领二十万辽军,再次南下,攻打大宋的定州。李继隆只能率领北伐大军,回师定州,抵挡辽军的进攻。北伐的计划,再次泡汤。
消息传到莫州,杨延昭心里很是失望。他没想到,北伐的计划居然又一次泡汤了。他站在城楼上,看着北方,心里暗暗叹气——自己的北伐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啊!
佘太君看出了杨延昭的心思,安慰道:“延昭,你别灰心!这次北伐虽然泡汤了,但还有下次!只要你好好养好身体,将来肯定有机会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你爹和弟弟报仇!”
杨延昭点了点头:“娘,您说得对!儿子不会灰心的!儿子会好好养好身体,等下次机会,定能实现北伐的梦想!”
而此时的契丹,萧太后率领辽军,在定州与李继隆率领的宋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大宋和契丹之间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汴梁的皇宫里,赵恒看着定州的战报,心里很是着急。他没想到,北伐的计划刚实施,就被萧太后打乱了。他只能下令,让李继隆坚守定州,同时让杨延昭在莫州做好准备,随时支援定州。
杨延昭得知消息后,虽然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但他还是立刻下令,加强莫州的防守,同时派了一支军队,前往定州,支援李继隆。
他知道,大宋和契丹之间的战争,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自己的北伐梦,也还需要等待。但他不会放弃——他会一直坚守在莫州,保卫大宋的北方边境,等待北伐的机会,实现父亲的遗愿,收复幽云十六州,为大宋争光!
在天波府的祠堂里,佘太君又一次对着杨业和杨延玉的牌位祈祷:“老爷,延玉,你们在天有灵,就保佑延昭平安无事,保佑大宋的北伐大军能早日打败辽军,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你们报仇雪恨吧!”
月光透过窗户,照在祠堂里,牌位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肃穆。杨家将的故事,还在继续;大宋和契丹的战争,也还在继续。这天下,何时才能太平?幽云十六州,何时才能收复?这所有的疑问,都藏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