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明军至,联军将领多有惧意,忧蓝玉因盟约不守而怒。
然蓝玉至后,仅略阅账册,察地形,随即于联军大营设宴。
且当众赦免人数不足之国,言大明重态度,不足者无需勉强。
言德里苏丹国乃蛮夷,再强亦不及蒙元。
只要破其前锋,便可长驱直入,无需过分紧张。
此言若出自他人,将领或不信。
但蓝玉为太子朱标妻舅,随徐达、常遇春征战,功绩显赫,声望卓着。
论战绩,无人能及;论身份,朱元璋亦深信之,谁敢违逆?
数日间,联军沉浸于半狂欢之中。
见蓝玉骑射之技,明军装备之精,底层士兵亦无忧虑。
联军士气高涨,胜利氛围弥漫。
而德里苏丹国守军,不明局势,仅于联军附近驻扎。
闻庆贺歌舞,将领诧异。
若非明军加入,或已起攻势,击败联军。
谈及守军反应,恰有一巧合之事。
1292年
明军的辉煌战绩与赫赫威名,经商人渲染,已传遍四方,给守军士兵与将领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时光荏苒,人心难测。
联军连续数日沉浸在庆贺之中,德里苏丹的军队逐渐对明军的精锐程度产生了怀疑。
部分将领蠢蠢欲动,欲试探明军虚实。
正当他们筹备行动之际,又一股强大的明军自远方突袭而来。
斥候远观此军,如猛虎下山,威压逼人。
联军营地迅扩张,近乎原先的两倍。
一些联军士兵面对此景,惊愕不已,瞠目结舌。
然而,短暂的震撼过后,联军士兵爆出阵阵高呼,声浪滔天,士气高涨。
蓝玉闻讯,立即率领各部军队前来会合,队伍绵延不绝,宛如无尽之河。
蓝玉外表粗犷,实则心思细腻。
接到旨意后,他便将兵马分为数队,分批行进。
此举既确保粮草充足,避免被敌军偷袭,又能迷惑敌人,使其难以摸清其兵力。
他对异族并无好感,更无信任,因此与联军汇合后,蓝玉佯装轻敌,以掩藏真实意图。
至于诱敌之策,蓝玉确有此意,他曾设想,若德里苏丹军前来,便将其围歼于边境。
然而,数日过去,敌军按兵不动。
蓝玉深知此次会师会让敌军更加戒备,未来的行动将更为艰难,不禁轻叹一声。
在掌握部下行进路线与情报后,蓝玉再次召开军事会议,为最终决战做全面准备。
他正商讨对策之际,对面的德里苏丹军却几近混乱。
斥候带回的消息迅在军中传开,主将厄里斯随即召集全军,预备即刻出征。然而,目睹那绵延不绝的明军,厄里斯也不免心生慌乱。
明军人数难辨,但规模之庞大显而易见。更有流言四起,声称明军调集十万大军,联手他国共伐德里苏丹。
一时间,军中士气低落,士兵们纷纷思谋逃离。厄里斯虽心知此状,却束手无策。
他困惑不已,为何明军会突然大军压境。两国素无交集,亦无恩怨。即便与蒙元梁王有所纠葛,也非他们直接出面,无论从情从理,都不应将矛头指向他们。
尽管困惑,消息的传播却未曾受阻。撤退的风声弥漫军中,部分士兵已悄然逃走,将消息扩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