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高丽兵力集中于都城开京周边,显然无意与大明军队正面交锋,而是采取守势,龟缩不出。
高丽军队不敌便逃入城中避难。
面对此景,朱棣亦束手无策。
然而,高丽正面临粮食危机。
若高丽军队持续龟缩城中,粮食将耗尽。
“如何在高丽粮尽之时攻取其地?”
朱棣放下战报,长叹一声,靠椅背上,揉着太阳穴。
他渴望一战功成,成就千古未有之霸业——彻底消灭高丽。
但,此路艰难。
“李成桂……”
李成桂为高丽当前主事者,其策略为不敌则退,或固守城池,这让朱棣颇为头疼。
这仗还如何打?
如此怯懦。
朱棣认为李成桂过于胆小。
但,李成桂若不胆小又能如何?
明军战斗力强悍,难以匹敌。
李成桂自是明白,硬碰硬无异于送死,他不会做此等傻事。
他试图从后方调配粮草,哪怕数量有限,也要优先供给前线,因为李成桂深知,一旦前线失守,后方危矣,高丽亦将不保。
然而,朱棣不给其任何喘息之机。
高丽城内军队欲外出运粮,皆被明军击退。
城中粮食本就不充裕,加之朱棣军队的围追堵截,他们更难获取粮草。
此外,道衍为朱棣献策,截断高丽后方粮草运输线,或焚或夺。
数番行动之后……
高丽后方粮食匮乏,已无力支援前线。
高丽行事决绝,自知无法保留粮草,索性将其焚毁,也不愿资敌。
朱棣军中,道衍步入营帐,身着官服,秃头三角眼,神色凌厉。
“王爷,有要事禀报。”道衍面色凝重。
“何事?”朱棣不解,正值攻高丽之际,何来新忧?
“我军兵力增,粮草却日益短缺。前次提议袭夺高丽粮草未果,彼等竟自毁粮草,我军屡试屡败,粮草将尽。”
“若此势不减,粮草将竭,必须另寻良策。而封地粮草亦不足……”道衍言至此处,望向朱棣。
朱棣眉头紧蹙,粮草短缺,军心必乱,此乃大忌。
“道衍,你有何对策?”朱棣问计于大谋士。
“唯有求援后方,皇上必不会坐视不理。”道衍答道。
朱棣眉头稍展,只要粮草有着落便好。
“还有一事。”道衍续言。
朱棣愕然,还有何事?
道衍不顾朱棣神色,继续说道……
这些新入伍的士兵,多为高丽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