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他们表面愿意参与攻打高丽之战,
内心却不愿背叛他们的故乡高丽。
因此,他们看似卖力,实则未尽全力。
对于这些人,我也只能让他们充当前锋消耗敌人。
除此,别无他法。
“连你也没有良策吗?”
朱棣倍感烦恼。
为何琐事如此繁多?
“王爷,为今之计,应先稳固现有势力,并向大明求援粮食,其余再从长计议。”
道衍提议。
第279章朱棣求援百万粮草,朱元璋迟疑!
皇宫,御书房内,清香缭绕。
朱元璋端坐于案桌后的椅上,审阅着关于朱棣的战报。
他面色凝重,逐渐转为缓和,直至嘴角勾起笑意。
朱棣捷报频传,高丽已陷入绝境,大片领土失守。
胜利在望,朱棣或许无需大明支援。
“大明已占上风,老四足以独当一面。”
“哈哈……高丽指日可待。”
“不知标儿那边战事如何?”
想到次挂帅出征的长子朱标,朱元璋心生忧虑。
朱标心慈,颇似马皇后,恐对敌人亦存怜悯之心。
“但愿标儿勿行愚事。”
朱元璋自语。
派朱标前往,意在监视副帅徐达,防其有自立之心。
尽管徐达曾是他并肩作战的挚友,但当登上皇位后,他意识到一步之差便可能坠入深渊,累及身边人及后世。
因此,他不得不谨慎行事。
此刻,他背负的不仅是自己的性命,更有无数人的安危。
且国家初定,一旦他遭遇不测或决策失误,必将波及无数生灵,甚至让这个在废墟上重建的王朝再次崩塌,百姓遭殃。
“有标儿在,徐达等将领不敢轻举妄动,而标儿有徐达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士辅佐,定能战胜东瀛军队。”
“只可惜,标儿他们此刻远征海外东瀛,消息传递需横渡大海,极为艰难。”
朱元璋沉思着,继续审阅奏折。
突然,他翻阅的手停了下来,目光落在上奏人上——燕王,即他的四子朱棣。
朱元璋眼神微眯。
奏折中提到,军队粮草告急,急需上百万斤以解燃眉之急,形势严峻,恳请批准。
老四要这么多粮草?
朱棣所求粮草数目看似不多,但若以历史为鉴,万人清军一月之需便达数千吨,换算为斤近乎千万,相比之下,朱棣所求确实不多。
然而,即便是这点粮食,朱元璋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粮食得来不易。
更关键的是,朱棣的军队日益壮大,连其封地粮食都无法自足,需大明本土支援。
由此可见,朱棣的军队规模已不容小觑,其封地粮食难以维系。
他担忧朱棣军队不断膨胀,终至尾大不掉,难以驾驭。
朱元璋眼神冷冽,偶尔闪过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