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一棵树上,一名高丽探子身着民服,脸颊涂黑,眼神狡猾,藏于枝叶间,目睹了朱棣军即将撤离的情景。
“大明军队要撤了?”
高丽探子急忙传信。
在高丽,消息迅传达。
“报——!”
“朱棣大军正在撤退!”
士兵禀报。
李成桂闻讯,长舒一口气。
大明军队终于撤退,看来使臣的任务成功了,大明接受了他们的求和。
尽管他对大明心存恨意,但高丽眼下连粮食都匮乏,若战事持续,定会被大明察觉其虚弱,趁机击溃。
“待此难关一过,再兴兵夺回失地。”
“我要大明见识我高丽的厉害!”
李成桂面色阴沉地说道。
此番高丽中了大明之计,损失惨重。
但只要挺过这段艰难时光,日后必将百倍千倍地向大明讨回。
“多亏大明皇帝愚昧。”
“竟接受我们的求和。”
“接下来让百姓耕种。”
“等高丽粮食充足,便无需再伪装臣服大明。”
“那时,便是我们的复仇之时!”
李成桂心中盘算着复仇,意图收复失地。
但他浑然不觉,朱元璋的求和只是权宜之计,自己已深陷刘伯温的计谋而不自知。
朱棣军队撤退途中,数万士兵浩浩荡荡,骑马者策马前行。
行进中的队伍各司其职,押运物资者紧随其后。
朱棣身披红青战甲,英姿飒爽,骑马领路,众将士尾随其后。
道衍身着官服,骑马缓行,目光不时投向朱棣的背影,稍作迟疑后,轻拉缰绳,双腿轻夹马背,低吟道:“前进!”
战马随即小步快跑,不久,道衍便与朱棣并肩而行。
“王爷。”
“道衍心中有惑。”
朱棣侧头,快瞥了他一眼。
“何事困扰?”
“王爷,此乃我们乘胜追击之良机,高丽国内亦因经济困境与五石散之祸而动荡,我们本应逐步蚕食,但为何此刻却要撤退?”
“这似乎与您往日的作风不符。”
“莫非,是朝廷有令?”
道衍推测,或许皇帝有旨,否则朱棣不会如此顺从。
“父皇已接纳高丽求和。”
朱棣回答。
道衍闻言,心中大骇。
皇上竟接受了求和?
一股愤怒与无奈涌上心头。
“皇上……他怎能……”
“王爷,一切努力付诸东流,您难道不感到愤怒吗?”
朱棣却在此刻放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