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洪亮,气势豪迈。
士兵双手奉上圣旨。
朱棣展开圣旨,阅读内容。
得知高丽正在求和。
当下,朱元璋正误导高丽使节,令其向国内传达错误信息,使高丽误以为大明已接受和谈,将放过他们。实则,朱元璋之意在于借此天赐良机,佯装撤军,给高丽来个措手不及,进而消灭之。
“高丽内部竟已陷入如此僵局。”
“此乃经济之战。”
“叶轩,真是令人畏惧。”
朱棣低声感慨。
他攻伐高丽年余,未能从外攻破,反倒是叶轩一计,便能由内击垮高丽,迫其向大明求和。
朱棣此刻深刻体悟,战胜敌人,未必非得依靠武力。
无需一兵一卒,以智取胜,方为上策。
朱棣反复审阅圣旨,确认无误后,故意对外宣称,朝廷有旨,命其撤军。
将领们闻言愕然。
撤军?
他们连连告捷,高丽连连败退,此刻朝廷竟命其撤军?
简直荒谬!
“王爷,朝廷这是何意?”
“为何突然命我们撤退?”
“是啊,王爷,如今我军士气高昂,正该乘胜追击,怎能轻易撤退!”
将领们心有不甘。
他们与高丽交战已久,死伤惨重,好不容易占据优势,犹如咬住猎物的狼,岂肯轻易松口。
道衍亦面露疑惑。
朱棣淡然回应:
“此乃朝廷旨意。”
“至于缘由,本王亦不得而知。”
“但本王不能违抗上命。”
“撤军吧。”
朱棣言罢,将领们虽有不甘,却也不得不遵从命令。
“**。”
“老子在前线拼命。”
“朝廷那些家伙一句话就让老子的努力付诸东流。”
“定是那些文官出的馊主意。”
……
武将们骂骂咧咧地离开营帐,抱怨之声不绝于耳。
“该死的,整理装备武器!”
“撤退命令!”
“即刻准备撤退!”
“所有物品,一律打包带走!”
“装备武器,一样不落!”
“什么都不能留下!”
朱棣麾下军队顿时忙碌。
士兵们纷纷整理装备,筹划撤退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