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颜逐开。
“哈哈,徐达,吾最信你,果真是吾之挚友!”
“待你与标儿凯旋,吾必亲自设宴庆祝。”
“吾等兄弟,再邀汤和等人,痛饮一番!”
安抚徐达后,朱元璋目送其离去。
他眯眼远望,那魁梧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
心中暗道:
此番安抚,徐达即使有怨,亦当化解。
望他莫要心生异念。
否则——
朱元璋眼帘低垂,眼中杀机密布。
他与徐达,兄弟情深,共度生死,此乃事实。
然而,权势与国家安稳面前,此等情谊微不足道。
他亦不愿对昔日战友心存戒备,萌生杀意。
但身处此高位,别无选择。
身为君上,需虑事周全。
非仅为自己,亦需为朝堂、为国家、为百姓考量。
他丝毫不敢疏忽。
否则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后果。
东征东瀛的准备工作拉开序幕。
军队后勤部门变得异常繁忙。
战车、运粮车、粮食、战马等物资紧锣密鼓地筹备。
士兵招募、盔甲打造、兵器锻造、盾牌制造等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
战争一触即,各项准备工作刻不容缓。
大量战车与运粮车被迅制造,各式武器与军需品也相继出炉。
粮食源源不断地被装上战船。
在两军交战中,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缺乏粮草,士兵将饥饿难耐,无力作战,甚至可能面临饿死的境地。
战马同样无法幸免。
因此,粮草的供应至关重要。
港口处,无数战争物资被装上战船。
“加!”
“尽快将物资搬上船!”
将士们高声指挥。
粮草、军需品等迅装船。
校场上,烈日炙烤着大地。
身穿盔甲、手持利器的士兵们整齐排列,密密麻麻。
朱标换上红青色盔甲,与徐达并肩而立。
他们站在高台上,俯瞰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
高台上的大明旗帜迎风飘扬,金龙图案栩栩如生,气势磅礴,仿佛即将破旗而出,摧毁所有敌人。
各营开始点兵,将领们逐一上前汇报。
“统帅,所有士兵将领均已到齐,共计八万人。”
将领的声音雄浑有力。
朱标与徐达率领大明八万精兵,启程赴港,登船出征东瀛。
此番乃大明自元朝以来,次对外用兵。
朱元璋对此东征极为重视。
皇宫之内,朱元璋身着明黄衮服,背负双手,远望天际,似有所期待。
“标儿他们已启程了吗?”他轻声询问。
“回陛下,太子等人已离京多时。”身后宦官恭答。
大明国库丰盈,对此役,朱元璋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