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 第648章 朱标与徐达统率八万大军东征东瀛(第1页)

第648章 朱标与徐达统率八万大军东征东瀛(第1页)

徐增寿明知朱棣有反意,仍偏袒之,且与之过从甚密,非但不急于撇清关系,反而屡次秘密传递消息,此举无异于自掘坟墓。

至于徐增寿之父徐达,虽对部分事宜心有不甘,但仍忠诚服从。徐达认为,为人臣者,当有骨气,不应卑微如犬。他谈及辅佐太子朱标东征之事,称自己将尽副帅之责,并无怨言。徐达敬重朱标之仁厚,即便朱标不通军事,他也愿尽心辅佐,只要朱标不胡乱指挥便好。在徐达眼中,朱标如同吉祥之象征,需恭敬侍奉,即便朱标身为监视他的太子,徐达亦无愧于心,因他本无反意。

然而,徐达内心仍感悲凉。他为朱家征战四方,与朱元璋情谊深厚,却遭此猜忌,被太子监督。他深知儿子徐增寿的不满,但也明白君臣之道,身为臣子,唯有恪守本分,服从君命。

他们是朝中重臣,亦可被视作忠诚的守护者。名声无论好坏,终归胜过失去生命,徐达深知此理。

朱元璋自登基为帝,创立大明以来,始终致力于集权,特别是军权的集中。这一切,徐达都默默旁观,却佯装不知。

“但愿此次东征一切顺利。”徐达暗自祈愿。

朱标亦随军出征,徐达需得更加谨慎,确保这位尊贵皇太子的安全。徐达对朱标抱有敬意,尽管他尚未登基,却已参与处理国事,勤勉不懈,勤奋异常。朱标与朱元璋性格迥异,他心地善良,不会轻率行事。徐达认为,这样仁慈的君主对臣子而言更为有利,他也期待朱标能继承皇位,守护他们共同打下的大明江山。尽管徐达的女婿是朱棣,但他并无他念,认为朱棣作为藩王亦佳。徐达已位极人臣,别无所求。

阳光耀眼,皇宫琉璃瓦闪烁着金光。御书房内,青铜仙鹤熏炉散出淡雅的香气,令人心绪平静。朱元璋坐于案桌后,正欲翻阅奏折,却忽地想起一事。虽已在诏书中阐明命朱标为主帅、徐达为副帅的缘由,但言语的多义性可能导致不同解读。若不亲自安抚,恐引起徐达猜疑。朱元璋眼中闪过一抹精明,唤道:

“来人。”

宦官手执拂尘,脚步匆匆步入,头低垂,不敢望向龙颜。

“皇上,有何旨意?”

“召徐达入宫。”

朱元璋吩咐道。

“遵命。”

宦官急忙退下筹备。

徐达身披红青战甲,雄姿英,铁血之气四溢,甲上伤痕斑驳,皆为战场浴血之印记。

他立于案前,抱拳行礼:

“皇上。”

“你我兄弟,无须客套。”

朱元璋起身迎上,亲昵地拍了拍徐达的肩膀,示意其落座。

“坐,快坐。”

“上茶。”

宦官奉上茶水。

杯中茶色浅绿,热气袅袅,香气扑鼻。

“臣不敢。”

徐达惶恐道,

“君臣有别,臣站着便是。”

朱元璋见其恭敬之态,心中满意,便也不再强求。

“此次命你东征东瀛,此事关乎大明之未来,朕对你寄予厚望,故委你以副帅之职。”

“至于主帅,朕已令标儿担任,此有朕之深意。”

“标儿乃你子侄,你看着他长大,深知其品性。”

“这孩子样样皆好,唯独心地过于善良。”

“他将是未来之主,如此心性怎可?”

“因此,朕欲借此机会,让他历经战场洗礼。”

“虽说他自幼随朕,历经战事,却未曾独当一面。”

“唯有坐上主帅之位,方能体会其中艰辛,磨砺心性。”

“你是他叔叔,又精通兵法,朕很放心由你辅助于他。”

“虽标儿名义为主帅,但战事全权委托于你。”

“再者,徐达,标儿战功尚浅,吾欲借此东征东瀛之机,令其随军建功,以利未来皇位继承。”

“故而此次东征,一切有劳你多费心,照看标儿。”

朱元璋语带温情,缓缓道来。

徐达拍胸脯保证,慷慨陈词:

“皇上,您安心。”

“太子视如末将子侄,由末将亲眼见证其成长。”

“且太子乃君上。”

“末将必竭力辅佐太子,统帅全军。”

“东瀛不过弹丸之地。”

“昔日张士诚、陈友谅、元军皆已战胜,此等小岛,何足挂齿。”

“皇上放心,臣定不负所望。”

“誓助太子征服东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