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波利斯,这座见证了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无限荣光的废墟之城,在沉寂了数百年后,终于再次迎来了盛大的典礼。巨大的石柱残垣依旧矗立,仿佛沉默的巨人,凝视着下方喧嚣的人群和飘扬的崭新旗帜——大唐的赤旗与萨珊波斯的“法拉瓦哈”神鸟旗并列。
今天,是李琰兑现诺言,为莎赫尔娜兹公主举行加冕典礼的日子。
消息早已传遍波斯乃至整个西亚。对于饱经战乱的波斯民众和残余贵族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意味着古老文明的复兴得到了强大帝国的认可与支持。无数波斯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怀着激动、期待、或许还有一丝疑虑的心情,聚集在巨大的典礼现场。
现场经过了精心的布置。在万国宫遗址前的广阔平台上,搭建起了临时的观礼高台和华丽的主席台。大唐精锐甲士肃立四周,军容严整,无声地展示着帝国的威严。来自波斯各地的贵族、祆教祭司、以及大唐派驻的官员们,皆身着盛装,等候着关键时刻的到来。
莎赫尔娜兹公主在行宫内,由侍女们服侍着,穿上最为隆重的波斯王室礼服。那是以金线织就、镶嵌着无数宝石的华丽长裙,头戴仿古萨珊王朝样式的王冠,虽然只是临时赶制,却依旧璀璨夺目。她看着镜中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如同从古老壁画中走出的女王形象,心脏激动得几乎要跳出胸膛。这一天,她等待了太久太久。
然而,在这极致的荣耀时刻即将来临之际,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却在她心底掠过。她收到来自长安的密报,知晓了埃及贡女之事,也听闻了陛下对她们“别有一番风味”的评价。虽然陛下如期为她举行了加冕典礼,似乎恩宠未衰,但那种被更多新鲜美丽事物威胁的不安感,如同细微的毒刺,扎在她狂喜的心上。
“公主殿下,时辰快到了。”女官轻声提醒。
莎赫尔娜兹深吸一口气,将那份不安强行压下,昂起头,努力做出最雍容华贵的姿态。今天,她是主角,是波斯未来的象征,绝不能流露出丝毫怯懦。
吉时已到,号角长鸣。在万众瞩目下,莎赫尔娜兹公主仪态万方地缓步走出,踏上铺着波斯地毯的道路,走向主席台。道路两旁的人群出巨大的欢呼声。
主席台上,代表大唐皇帝李琰主持典礼的,是皇长子李琮和波斯大都护郭昕。李琮年轻而沉稳,郭昕威严肃穆。他们身后,站着大唐的重臣和波斯的显贵。
典礼依照融合了波斯古礼与大唐仪制的程序进行。祆教大祭司诵读古老的祝祷词,祈求神明保佑波斯大地和她的新统治者。
随后,皇长子李琮上前一步,展开手中金黄色的绢帛圣旨,朗声宣读。圣旨以李琰的口吻,追述了波斯古老的文明与萨珊王朝的正统,赞扬了莎赫尔娜兹公主的坚韧与忠诚,并正式册封她为“大唐波斯郡王,领波斯诸军事,食邑万户”!
“郡王”而非“女王”的称号,以及“领波斯诸军事”后面那句无形的“受大唐波斯大都护府节制”,清晰地表明了莎赫尔娜兹的地位——她是大唐皇帝册封的、治理波斯的最高长官,但并非完全独立自主的君主。波斯,是大唐帝国的一个高度自治的藩属国。
莎赫尔娜兹心中微微一颤,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完美的微笑,恭敬地跪下接旨:“臣,莎赫尔娜兹,谢陛下天恩!必当恪尽职守,永世效忠大唐,抚育波斯百姓!”
接着,由郭昕代表大唐皇帝,为她戴上了那顶象征性的王冠。这一刻,广场上再次爆出雷鸣般的欢呼和掌声!许多年老的波斯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加冕仪式结束,盛大的阅兵和民众游行开始。唐军精锐和波斯义军组成的方阵依次走过观礼台,步伐铿锵,刀枪如林,展示着保护这片土地的力量。
然而,在喧闹的庆典背后,一些细微的插曲却在悄然生。
长安,教坊司内。十名埃及贡女经过数月的语言和礼仪训练,已基本能进行简单的沟通和理解大唐的规矩。她们独特的异域风情和神秘感,始终是后宫话题的焦点。
这一日,不知是得到了哪位高人的“指点”,亦或是她们自己想要尽快获得皇帝青睐,她们通过内侍向陛下提出请求,希望能为陛下献上一场具有埃及特色的“祈福舞蹈”。
消息传到李琰耳中,他正批阅完关于波斯加冕典礼顺利完成的奏报,心情颇佳,便随口答应了:“准。就在御花园的水榭安排吧,不必过于隆重。”
当晚,御花园水榭周围薄纱轻垂,灯火朦胧,营造出一种不同于往日大殿的暧昧氛围。李琰带着些许好奇,在上官婉儿和阿史那云的陪同下,前来观赏。
音乐响起,并非中原丝竹,而是带着奇特节奏的鼓点和弦乐。十名埃及女子身着近乎透明的金丝纱裙,手腕脚踝戴着铃铛,如同异国的精灵般翩然起舞。她们的舞姿大胆奔放,腰肢扭动如水蛇,眼神妩媚勾人,充满了原始而直白的诱惑力,与中原舞蹈的含蓄婉约、波斯舞蹈的神圣华丽截然不同。
阿史那云看得目瞪口呆,随即脸颊通红,低声啐道:“这……这成何体统!简直是……”她想不出合适的词,只觉得心跳加,又羞又气。
上官婉儿则面不改色,只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平静地观察着舞蹈,也观察着李琰的反应。
李琰初时也有些惊讶,随即眼中流露出欣赏的神色。他毕竟是血气方刚的帝王,这种充满异域风情的直白诱惑,确实带来了一种新鲜刺激的感受。他看得出神,手指无意识地随着鼓点轻轻敲击着桌面。
一曲终了,埃及女子们盈盈下拜,眼波流转,偷偷望向御座上的男人。
李琰抚掌笑道:“果然别具风情,赏!”但他并没有留下任何一人,而是起身对上官婉儿和阿史那云道:“夜色已深,起驾回宫吧。”仿佛只是欣赏了一场普通的表演。
然而,他离去时那片刻的失神和欣赏,却被阿史那云和所有有心人看在了眼里。阿史那云回去后气得又摔了一个花瓶,而上官婉儿则默默吩咐手下,更仔细地留意教坊司的动静。埃及贡女们虽然未能立刻得宠,但她们成功地投下了一颗石子,在后宫的心湖中激起了更大的涟漪。
地中海,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在收到波斯加冕典礼的消息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和羞辱。一个强大的、受大唐支持的波斯政权出现在东方,无疑严重威胁了拜占庭的利益。他不敢直接军事挑衅,但报复的念头从未熄灭。
他选择了一个阴险的方式。一支由威尼斯船只组成、但满载着大唐货物(主要是丝绸和瓷器)准备运往北非的商队,在爱琴海靠近拜占庭控制的海域,突然遭到了“海盗”的袭击。袭击者动作迅猛,手段残忍,抢走了价值连城的货物,并将船员尽数杀戮,焚毁了船只。
巧合的是,附近恰好有一支拜占庭海军巡逻舰队“路过”,“未能及时”阻止惨剧的生,但“恰好”俘获了几名惊慌失措的“海盗”。经过“审讯”,这些“海盗”“招认”,他们是受北非阿拉伯残部指使。
消息传开,在地中海沿岸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威尼斯方面损失惨重,强烈抗议。北非阿拉伯势力则矢口否认。
但卡特琳娜几乎立刻就看穿了真相。那些被俘的“海盗”太过配合,漏洞百出。这分明是拜占庭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目的既是为了抢劫大唐的财富,打击大唐的商贸,也是为了嫁祸于人,挑拨大唐与北非势力乃至威尼斯的关系。
“好一个巴西尔!玩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卡特琳娜怒极反笑。她没有立刻采取军事行动,而是动用了她的情报网。几天后,关于这次袭击真相的详细报告,以及被拜占庭军方秘密销赃的大唐货物清单,就被巧妙地送到了威尼斯元老院和北非阿拉伯领的桌上。
虽然无法立刻动战争报复,但猜忌的种子已经种下。拜占庭的信誉在地中海商人中间大打折扣。卡特琳娜冷眼旁观,她知道,这笔账,迟早要连本带利地讨回来。她加强了对大唐商船的护航,并更加警惕地监视着拜占庭海军的一举一动。
波斯波利斯的庆典持续了数日。莎赫尔娜兹享受着万民朝拜的荣耀,但她也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大唐大都护府的官员和将领们,对她保持着礼节性的尊重,但所有重大决策,依旧需要呈报郭昕和李琮,甚至远在长安的陛下。
加冕之夜,盛大的宴会之后,她独自站在宫殿的露台上,望着远处沉寂的波斯波利斯废墟,心中百感交集。她得到了王冠,却似乎离真正的、不受制约的权力更远了。而远方长安后宫的威胁,更像是一层无形的束缚。
李琮在离开波斯返回长安前,特意私下拜会了她。“郡王殿下,”年轻的皇子语气客气而疏离,“父皇有言,波斯初定,百废待兴,望殿下与郭都护精诚合作,以抚慰百姓为念。若有难处,可随时上奏天听。”
莎赫尔娜兹恭敬地回答:“请皇子殿下转告陛下,臣必当尽心竭力,不负圣恩。”她看着李琮离开的背影,明白这既是提醒,也是警告。大唐给予了她荣耀,但也牢牢掌控着一切。
李琰在长安,同时收到了波斯加冕顺利完成的奏报和地中海商队遇袭的消息。他对前者只是淡淡一笑,对后者则目光微冷。
“跳梁小丑,只会耍弄这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他对沈迁道,“告诉卡特琳娜,朕知道了。让她继续收集证据,稳住威尼斯和北非。这笔账,先记下。眼下,帝国的重心是消化和建设。”
他顿了顿,又道:“拟旨,嘉奖莎赫尔娜兹郡王加冕之喜,赏赐翻倍。另,从埃及贡女中,挑选两名最善舞者,赐予波斯郡王,以为庆贺。”
这道旨意,看似恩宠,其背后的深意,却耐人寻味。或许是对她忠诚的额外奖赏,或许是对她的一种提醒和敲打,或许,只是帝王心术的又一次微妙平衡。
莎赫尔娜兹收到这份来自万里之外的、夹杂着美女的“赏赐”时,心情之复杂,恐怕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了。
帝国的前路上,荣耀与束缚,恩宠与算计,始终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