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城头的风,似乎依旧带着挥之不去的血腥与硝烟味。
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平叛之战已经过去数日,
但战争留下的创伤,却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这座古老城池的肌体之上。
我缓步走在南郑的主街上,老吴和几名锦帆卫沉默地跟在身后,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往日还算熙攘的街道,此刻显得异常萧条。
脚下的石板路面,多处碎裂,残留着干涸的暗红血迹,那是激烈巷战留下的痕迹。
街道两旁的商铺,不少门窗洞开,或被砸毁,或被烈火吞噬,
只剩下焦黑的残垣断壁,在料峭的春风中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的劫难。
偶尔有行人匆匆走过,大多面带惶恐与麻木,低着头,不敢与我们这些身着甲胄的人对视。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烧焦木头、腐败物和淡淡血腥的复杂气味,令人作呕。
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低低的啜泣声,那是失去亲人或家园的百姓,在废墟旁舔舐着伤口。
我刻意放慢了脚步,目光扫过那些断壁残垣,扫过那些惊魂未定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
这场叛乱,是我预料到的,也是我一手推动其爆并最终将其彻底扑灭的。
从战略层面上讲,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清除新政障碍、彻底掌控汉中的必然一步。
不破不立,想要在这片被五斗米教和地方士族盘踞已久的土地上推行我的理念,一场彻底的洗牌在所难免。
然而,理性上的认知,并不能完全压制感性上的冲击。
亲眼目睹战争带来的破坏,亲身感受民众承受的苦难,那种沉重感,如同巨石压在心头。
每一处被毁坏的房屋,每一个流离失所的身影,每一声压抑的哭泣,都在无声地拷问着我
——这一切,值得吗?
值得。
我在心中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斩钉截铁。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苦难,才更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
旧的秩序,腐朽的统治,只会让这样的悲剧不断重演。
五斗米教看似给了底层百姓一丝虚幻的慰藉,却无法带来真正的富足与安宁;
地方士族只顾着维护自身的利益,视百姓如草芥,将土地和资源牢牢攥在手中。
若非如此,阎圃等人又岂能轻易煽动起如此规模的叛乱?
我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夺取权力,更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
一个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社会充满活力,让文明得以进步的秩序。
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甚至流血牺牲,但长远来看,这是通往更美好未来的唯一道路。
眼前的废墟,是旧时代崩塌的象征,也是新时代诞生的阵痛。
我不能沉湎于战争的创伤,更不能因此而动摇。
恰恰相反,这更加坚定了我推行新政的决心。
军功授田、唯才是举、统一货币……
这些不仅仅是政策条文,更是要为这片土地带来生机、为这些苦难的百姓带来希望的基石。
“主公,回府吧,风大。”
老吴低声提醒道,他粗糙的手掌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显然对周围的环境仍保持着高度警惕。
我点了点头,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沉重的空气吸入肺腑,再转化为前行的力量。
“走吧,元直该等急了。”
回到临时征用的太守府,空气似乎凝重了许多。
徐庶早已等候在略显简陋的议事厅内,他眼眶深陷,带着明显的血丝,
显然这几日也是殚精竭虑,未曾好好休息。
看到我进来,他立刻起身行礼。
“主公。”
“元直,坐。”我摆了摆手,径直走到主位坐下,“情况如何?统计出来了吗?”
徐庶坐下,将几卷整理好的竹简递了上来,神色凝重地说道:
“主公,初步的统计已经出来了,情况……不容乐观。”
我拿起竹简,展开细看。
上面的数字,冰冷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