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被张鲁无辜迫害、或因小罪、欠税等被重判者,酌情释放一批,以示宽仁。
特别是那些可能因反对张鲁苛政而被下狱的士人或百姓,要优先甄别。”
“另外,传令下去,今日午后,在城东、城西各设一处粥棚,开仓放粮,赈济贫民。
量不需要太大,但姿态必须要做足!”
“最重要的一点,军纪!
老吴,让你的亲卫营担负起军法督察之责,在城内巡视,
一旦现有士兵违纪,不论是谁的部下,立刻拿下,公开处置,绝不姑息!”
徐庶领命,立刻带着几名看起来颇为精干的文吏,前往牢狱方向。
而开仓放粮的消息,更是随着告示的宣读,迅在底层民众中传开,引起了一片低低的议论和期待。
午后,城东的粥棚前,果然排起了长队。
虽然领到手的只是一碗稀粥,但对于那些在张鲁后期可能已经食不果腹的贫民来说,
这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希望。
看着那些百姓脸上露出的些许喜色和感激,我知道,“安”与“示”这两步棋,已经初见成效。
更具震慑力的是生在西城门附近的一幕。
两名锦帆卫士兵大概是昨夜厮杀红了眼,又或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试图抢夺一个老妇人的包裹。
恰好被巡逻的老吴撞见,二话不说,当场拿下。
请示我的命令后,我毫不犹豫地下令:“按军法处置,斩示众!”
命令传达下去,孙尚香虽然脸色有些难看
——毕竟是她的部下
——但她也明白军纪如山的道理,并未求情。
很快,两颗人头便高高悬挂在西城门楼之上,旁边还挂着写明罪状的木牌。
这一举动,无疑是迅雷之势,在整个南郑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普通百姓看到了新主人的决心和公正,那些原本可能蠢蠢欲动的不轨之徒,也瞬间收敛了心思。
而那些锦帆卫士兵,更是人人自危,再不敢有丝毫懈怠和放纵。
傍晚时分,徐庶回来向我汇报,
他已经初步甄别并释放了数十名罪责较轻或明显是被冤枉的囚犯,
其中不乏一些在本地稍有名望的寒门士子,这些人对我们表达了感激之情。
同时,他也带回了从牢狱和府衙搜集到的关于张鲁治下的一些苛政记录,印证了之前的判断。
“主公,南郑城内秩序已基本恢复。”
徐庶站在我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
“告示已深入人心,开仓放粮和严明军纪之举效果显着。
百姓恐慌渐消,士族虽仍在观望,但也未见明显敌意。
初步掌控,可算成功。”
我微微点头,心中却不敢有丝毫放松。
这只是“初掌城池”,如同在坚冰上凿开了一个小孔。
冰面之下,是深不可测的寒潭。
五斗米教数十年的经营,岂是一朝一夕可以瓦解?
地方士族的利益盘根错节,他们会甘心一个外来者骑在他们头上吗?
还有逃走的张鲁,以及……远方即将传来的消息。
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初步稳住了局面,
将这座刚刚易主的城池,牢牢地掌握在了手中。
夜幕再次降临南郑,
但与昨夜的血腥和混乱不同,今夜的南郑,虽然依旧寂静,却多了一份被强力约束下的秩序感。
我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稀疏的灯火。
龙入浅滩,未必不能搅动风云。
这第一步,总算是站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