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城初步安稳下来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或者说,表面的平静之下,真正的暗流才刚刚开始涌动。
夺取汉中,如同在一潭深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迟早会扩散到潭水的每一个角落,
尤其是那个掌控着大半个北方的权力中心——邺城。
时间大约过去了半个月。
这段时间里,我和徐庶、石秀等人夜以继日,
一方面加紧对南郑及周边地区的掌控,清剿张鲁残余势力,安抚民心,整顿吏治;
另一方面,格物工坊的选址和初期建设也秘密展开,
孙尚香则带着锦帆卫加紧操练,并熟悉汉中的地形。
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这天深夜,我正在书房研究徐庶整理出来的汉中户籍与田亩资料,
试图从中找出推行新政的突破口,
石秀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门口,手中拿着一个经过特殊加密的细小竹筒。
“主公,邺城加急密报,最高等级。”
石秀的声音低沉而凝重。
我的心头一紧,知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接过竹筒,熟练地解开上面的秘锁,展开里面用特殊药水浸泡过的薄绢。
随着烛火的烘烤,一行行细密的蝇头小字逐渐显现出来。
玄镜台在邺城的内线冒着极大风险传回的情报,字字惊心。
“……汉中失陷,张鲁遁逃巴中……消息传至邺都,朝野震动……”
“……报至丞相府,时值夜宴,闻报,丞相掷杯于地,面色铁青,雷霆震怒,
当即罢宴,连夜召集荀令君、程祭酒、贾太中大夫、荀军师等核心重臣入府议事……”
读到这里,我几乎能想象出那个场景。
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视天下英雄如草芥的一代枭雄,此刻定然是怒不可遏。
汉中,对于志在统一天下的他而言,是西进益州、南下荆襄的战略要冲。
他视张鲁为囊中之物,甚至可能已经盘算着何时派兵“招安”,将其轻松纳入版图。
如今,这块到嘴的肥肉,却被人在他眼皮底下,用如此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夺走,怎能不让他暴跳如雷?
这不仅是战略上的挫败,更是对他权威的公然挑衅!
我继续往下看,绢帛上的字迹记录着邺城丞相府内那场深夜密议的梗概:
“……初闻报,皆惊疑不定,不知何方神圣所为。
或疑刘备假道伐虢,或疑江东暗中遣将。
帐下诸将多请战,欲兵夺回汉中……”
“……后有细作补充,言夺城者旗号似有‘锦帆’字样,
主将姓陆,年纪甚轻,手段酷烈,智计过人,一夜之间便瓦解张鲁部署……”
“陆……”
绢帛上记载,当这个姓氏被提及,
尤其是结合“锦帆”、“年轻”、“智计”等关键词时,丞相府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然后,曹操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怒火和……
一丝难以置信的惊疑:“陆昭……又是他?!”
看到这里,我的手指微微一顿。
果然,他记得我。
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数年之前。
那是我投效刘备之后,第一次与他正面大规模对垒。
面对他数十万南征大军的赫赫兵威,
我献计刘备,掘开泗水,一场大水淹没了他的先锋主力,迫使他不得不狼狈退兵。
那一次,不仅让他损兵折将,更让他精心策划的南征大计无功而返,对我,恐怕早已恨之入骨。
而现在,在他刚刚经历赤壁惨败,元气未复,试图在西线寻找突破口的关键时刻,
我又一次如同鬼魅般出现,抢在他前面,夺走了他志在必得的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