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历七年春,林软上了一道折子,意在改革如今的盐引制度。
也就是施行以票盐制代替纲盐制,废除原有的盐商垄断体制,无论何人、无论资本多寡,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领票运盐进行贩卖。
这样一来,许多中小商人进入盐业领域,冲击了原来的大盐商,使得大盐商权力尽失,而盐政则大为改观。
票盐和纲盐相比,最大的优点是让食盐回归到相对低价的状态。
这道折子一上,不说盐商们对林软恨得有多咬牙切齿,那些听了她的话拿到长引的盐商则是半夜睡着都能笑出声音来。
各种孝敬如同流水一样进了正使府的院子。林软爽快的收了下去,然后上折子,按照皇帝的口谕三七分,光明正大留下三成,赚了个盆满钵满。
和财连在一起的,自然是升官。
赚的比林软还要盆满钵满的皇帝御笔一批,三十岁的林软成为了正二品都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地位仅次于丞相。
也算是做到了御史的尽头,升无可升。
林软升任正二品都御史的消息如春风般迅传遍扬州城,而林软也开始着手准备带着家眷返回京城。
徐锦书坐在林软身旁,怀中抱着不到一岁的女儿,旁边坐着已经四岁的儿子,笑的心满意足。
一路舟车劳顿,终于抵达京城。国公府早已得到消息,阖府上下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林软刚踏入国公府大门,便听到一阵欢声笑语。
自然是林国公先快步迎了上来,眼中含泪,拉着林软的手说道:“我的软姐儿啊,母亲可算把你盼回来了。这几年在扬州受苦了。”
徐锦书:婆母这感性的性格数十年如一日,也算是一种天赋。
林软笑着安慰道:“母亲,我在扬州一切都好,还做出了些成绩,您和父亲应该为我感到骄傲才是。”
这时,徐锦书抱着孩子走上前,恭敬地行礼:“母亲,父亲,锦书回来了。”
林国公迅放开林软的手,看着徐锦书怀里的婴儿,似乎是怕吵到孩子,低声道:“这便是曲姐儿吧,长得真好看,跟软软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林软的大女儿,林曲,大名林盛桐。
国公夫人则是牵过林大郎的手,笑道:“哎哟,我们的大郎也长这么大了。”
一家人簇拥着往府里走去。一路上,林软看到熟悉的景色,心中满是感慨。
到底徐锦书持家有方,这府里的景色居然几年如一日,都没变过。
用过晚膳后,天色渐暗。林软和徐锦书回到自己的房间,屋内布置依旧如往昔一般温馨。徐锦书帮林软脱下外衣,轻声说道:“妻主,回到京城,感觉如何?”
林软伸了个懒腰,惬意地说道:“还是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家人,感觉真好。”
回京第二日,林软被皇帝叫进了宫。
养心殿内,皇帝正在批阅奏折。王大侍轻手轻脚地进来:“陛下,林大人求见。”
“让她进来。”皇帝道。
“陛下表姐~您最最喜欢的表妹来啦~”林软囫囵行了一礼,嬉皮笑脸的说道。
已经人到中年有些福的皇帝瞪了她一眼,呵斥道:“都而立之年了,私下里还是这么不着调。”
林软装作恭敬的样子,道:“对,陛下,臣不着调,臣~知~错~”
皇帝被她气笑了,将折子扔给她,笑道:“你要是再气朕,林国公这个折子朕可就驳回了啊。”
林软打开折子一看,原来是林国公想退位,让林软来继承国公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