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烛火轻摇。
朱元璋皱眉盯着案前那份奏章,半晌才叹息一声:“唉,惟庸啊!”
胡惟庸垂而立,恭敬应答:“臣在。”
老朱指着那奏章,欲言又止:“你……你这写的……”
胡惟庸微微抬眼,见皇帝神色复杂,却不慌不忙。
那奏章上字字恳切——
“臣愿踏遍大明山川,方能不负此生。”
“天下壮丽,若不亲见,死不瞑目。”
“光阴易逝,臣已老迈,恐再无机会一览山河。”
言辞动人,句句肺腑,甚至连朱元璋看了都忍不住心生动摇。
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位文臣还能拳脚相加,把蓝玉摁在地上教训?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真非走不可?”
胡惟庸拱手道:“陛下,臣如今尚能长途跋涉,再过些年,只怕连出门都难了。”
“难道要等人抬着臣去看这天下?”
“恳请陛下成全!”
朱元璋沉默良久。
他并非舍不得胡惟庸的官职,而是倚重其才智。有时遇上难题,总需要这位老臣出谋划策。若他离京,诸多事务无人商议,岂不麻烦?
可胡惟庸所言有理,甚至让朱元璋自己都生出念头——
“或许,朕也该出去看看?”
毕竟这江山,是他亲手打下的。
胡大老爷都感到年岁不饶人、光阴似箭,更不用说朱元璋了。
毕竟朱元璋比胡大老爷还要年长十来岁。
再说,胡大老爷如今的身体状况和养生之道,可比朱元璋强得多。
他若不眼红才怪。
“啧……行吧!”
“你想走,也不是不可!”
“但惟庸啊,咱得先跟你定三条规矩!”
朱元璋终究还是让步了。
只不过,看他这架势,似乎另有盘算?
但胡大老爷不在意,只要能放他出去就行,其他的到时候再说!
他太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了。
不过此时,他自然不会表露小心思。
他故作正经,再次拱手向朱元璋行礼。
“请陛下明示,臣定当谨记!”
朱元璋撇撇嘴,无奈地看着突然一本正经的胡大老爷,差点没骂出声。
平日里的胡大老爷,可是放肆得很。
“重八”“大帅”张口就来,喊皇后“嫂子”更是家常便饭。
自称也是“我”“我”从不避讳。
总之,压根没把自己当外人。
结果呢?
好家伙,有求于人的时候反倒规矩起来了。
瞧他这副恭恭敬敬的模样,任谁见了不得夸一句“君臣表率”?
但老朱也懒得在这事上跟他掰扯。
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