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动,便是举国震动,恐非一年半载所能平息,其中耗费,更是难以估量啊!”
殿内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反对之声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那张高高在上的龙椅淹没……
刘瑁平静地看着阶下跪伏的臣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没有动怒,只是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侧,那里,魏国公荀攸静立不语。
“公达,你的意见呢?他们都说不可,你又是如何看的?”
刘瑁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仿佛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
荀攸缓缓出列,对着刘瑁躬身一揖,随即挺直了身躯,环视着跪在地上的同僚们,朗声道:“陛下!臣,赞同迁都!”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荀攸却毫不在意,他望着刘瑁,眼神清亮,振振有词:“诸公所言,皆是老成谋国之言,但诸公看的,是过去的大汉,是偏安一隅、立足关中的大汉!
而陛下要建立的,是君临四海、经纬天下的大汉!
一国之都,关系到我朝未来百年的大局,岂能因一时之安稳而固步自封!”
他顿了顿,声音愈激昂。
“长安,固然安稳,但定都雒阳,则居天下之中,北可至幽燕,东可抚青徐,南可慑江淮,西可控关陇!政令通达,八方来朝,这才是大一统王朝该有的气魄!”
随着荀攸的话语,那些祖籍位于豫州、司州、兖州等地的世家官员们,眼中纷纷亮起光芒,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毕竟迁都,最为重要的就是围绕都城形成的利益网络,君不见后世赵匡胤意欲迁都之事,满朝文武的反对,就连明成祖朱棣想要迁都北京,都遇到了重重阻力。
而都城长安立都已有数十年,围绕着长安城形成的利益脉络早已根深蒂固,一旦迁都,就连现在长安城的居民也面临迁往新城的命运,因此许多人都不愿改变。
但对于这些家在中原的世家而言,若能迁都雒阳,对他们而言,自是天大的机遇!
“哎!岂能如此?长安……”
“胡搅蛮缠!君不见雒阳八关之险……”
“八关虽险还不是被陛下拿下……”
朝堂之上,泾渭分明。一场围绕着帝国心脏的博弈,已然展开……
刘瑁听完荀攸所说,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神情。
他缓缓站起身,走下御阶,一步步来到大殿中央那幅巨大的舆图之前。
而随着刘瑁的起身,喧嚣的声音瞬间停止,大家都望着汉帝,等待着他的决断……
“诸君!”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舆图上长安的位置。
“这里,是朕的起点,是我大汉复兴的基石,这一点,朕永远不会忘。”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温情,让跪在地上的毛玠等人心中稍缓。
然而,他的手指随即缓缓东移,划过天险潼关,最终,重重地落在了雒阳那醒目的红点上。
“但这里……”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才是我大汉的未来!”
他转过身,目光如电,扫过殿内每一位臣子,无论是跪着的,还是站着的。
“你们只看到了关中的安稳,却没看到如今大汉疆域天下的广阔!当今天下,兖、豫、徐、青、幽、平尽归版图,我大汉的疆域,早已不是那个龟缩在关中的割据政权!
若政令自长安出,快马加鞭至辽东,最快也需一月!
若安东都护府有警,军报传回,一来一回,两个月的时间便过去了!战机稍纵即逝,朕等得起,我大汉的边疆将士等得起吗?”
刘瑁的质问如重锤般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连田丰都微微低下了头。
“定都雒阳,正因其位居天下之中!朕坐镇于此,天下之事,皆可在半月之内入朕之耳!朕之政令,亦可在半月之内通达四方!这,才是大一统王朝该有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