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 第90章 新汉五都(第1页)

第90章 新汉五都(第1页)

肇元元年,春。

新生的雒阳城,在经历数年的营建后,终于在万众瞩目中彻底完工。

这座由大汉科学院工学院精心规划的新城,既承袭了周汉以来的礼制传统,又融入了天人合一的营造理念,成为新生王朝鼎定天下的象征。

新城布局取法天象,西北隅的紫微宫城对应北极紫微垣,是天子理政之所;

南侧的太微城象征太微垣,为三省六部等中央官署所在。

城西的皇家苑囿则对应西王母瑶池,引洛水而成仙境。

整座都城以北辰为核,形成“建中立极”的格局。

宫城正门应天门采用天子最高礼制的“三出阙”结构,十二座巍峨的阙楼以廊庑相连,宛如张开的巨翼,俯瞰着芸芸众生。

同时也是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及接见万国来使等外朝大典之时的重要场所。

皇城太微城内,南北四条大街与东西四条大街纵横相交,中央官署沿街而立。

都城外郭设八门,其中南垣正门定鼎门宽达二十八米,三门道结构满足不同通行需求:中门为百官朝觐专道,左右门供百姓日常出入。

定鼎门大街与长安城的朱雀大街类似,是城的主干道,是新雒阳城中最重要的街道,宽度达到一百一十米,最宽处过一百五十米。

城内,一百零八坊如同棋盘上的格点,四周筑墙,井然有序。

工学院的匠人们在刘瑁的指导下,以山川为骨架,以星辰为蓝本,终究是筑就了这座彰显天命所归的永恒之城……

不过,就在新城完工的喜讯传遍天下之时,长安的九极宫内,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陛下,万万不可啊!”

金殿之上,一片死寂。

最终,须皆白的中书左丞,卫国公毛玠颤巍巍地走出队列,老迈的身躯重重地叩于地,声音嘶哑沉重,仿佛用尽了毕生的气力。

“长安乃我大汉龙兴之地,关中四塞,沃野千里,是陛下根基,更是我大汉的根本所在!

自陛下定都于此,十余年来,政通人和,国势日隆。

如今大业初定,四海宾服,正该与民休息,固本培元,岂能轻动国都,耗费民力,动摇国本!

老臣……恳请陛下三思!”

毛玠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毕竟他作为元从之,一生清忠耿直,他的反对,代表了朝中最稳固、最庞大的力量。

“卫国公所言极是。”

中书右丞、邢国公田丰亦紧随其后,他没有跪下,只是微微躬身。

“陛下,臣不言民力,只言兵事。雒阳虽为故都,然地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昔年董卓之乱,一把火便可烧尽数百年基业,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反观长安,东有潼关,西有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四塞形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大汉之根基,当稳如泰山,而非置于危险之地,还请陛下三思!”

田丰的话从军事角度出,道尽了长安的优势与雒阳的劣势,同样无可辩驳。

“臣等附议!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以杜国公杜畿、刑部尚书高柔、谭国公华歆为的一众文臣纷纷出列,黑压压地跪倒一片。

他们的心思各不相同,有的人是真心为国本考虑,不愿再起波折;

有的人则是在长安经营多年,家族、田产、人脉皆在此处,迁都意味着这一切都要重新洗牌,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还有些人,纯粹是因循守旧,觉得天下太平,就该安安稳稳,不该再有如此巨大的变动。

杜畿更是抬起头,一脸痛心疾的表情。

“陛下,迁都非小事,数万官吏及其家眷如何安置?宗庙社稷如何迁移?府库中的亿万钱粮、堆积如山的文书典籍,又该如何转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