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目光诚挚地看着李复,丝毫不惧。
“侄儿知道,若是侄儿自己去与阿耶与母亲说,阿耶一定会认为我这是在胡闹,认为我年虽小,恐怕是一时兴起,母亲也会为此而忧心,但是如果王叔肯帮我说几句话,阿耶或许就能够相信,我真的是认真的。”
李复也看到了李泰那双充满渴望和决心的眼神。
而身为兄长的李承乾,也支持李泰这般做。
昨天晚上,他们也已经彻夜长谈过了,所以今天才起的这么晚。
估计,该说的,兄弟之间也都已经说的很详细了。
十二岁的李泰到扬州去就藩,听上去,还真是有些惊世骇俗。
毕竟他现在还是未成年。
皇子只有成年之后,才会就藩去封地,那些不到年岁就被下旨前往封地的,都是皇帝看不上的,那些不受宠的皇子。
而李泰,李世民又怎么可能不疼爱他。
李复心中暗自思量,此事,听起来倒是出人意料,但是细想之下,也并非是坏事。
李泰一直留在长安,不去封地就藩,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而如今,他要主动前往封地就藩。
至于种地这事儿,就像是他编书一样,一样能种出功劳,种出名声来,可是他在扬州,远离长安,等同于主动远离了纷争。
历史上的李泰觉得自己能争,一来是李承乾的腿脚出了问题,二来是李世民给了他希望,第三条就是朝中大臣站队,推着这两兄弟往这条道上走。
残酷的斗争之下,谁也不无辜。
李泰有此志向,他去扬州,既能避将来的纷争,又能实实在在地促进地方农业展,更能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个“亲王重农”的典范。
李复觉得,这事儿倒是可行,但是看看眼前十二岁的李泰。
让他去扬州,他还是个孩子啊。。。。。。。
都是他的侄子,李复心里也疼惜李泰。
突然好像明白一点点,李世民的想法了。
在李世民眼里,那更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了。
良久,李复这才叹息一声,走到李泰面前,伸手拍了拍李泰的肩膀。
“你小子,不错,有志气。”
“你当真下了决心?”
李泰认真点头。
“不后悔?”李复问道:“要知道,一旦去了,做不出成绩,便是你阿耶和高明想要将你召回长安,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李泰掷地有声。
“我不为我今天的选择而后悔,我只希望,能够让更多的百姓吃饱饭,能够解决阿耶和大兄的烦恼。”
“他们为天下万民而勤政,我也应该做点什么。”
“做一辈子的闲散王爷,锦衣玉食,吃喝享福,非我所愿。”
“况且,王叔不已经是珠玉在前了吗?”
李复怔愣一瞬。
好小子!这是小嘴抹蜜了。
难怪李二凤这么喜欢这小家伙。
是真会说话啊。
“哈哈哈哈。”李复朗声大笑:“这事儿,你容我再考虑考虑,毕竟,兹事体大,也不能贸然下决定,或许,我还要与你阿耶商议一番呢。”
“真要是让你明年就去扬州种地去,恐怕朝野之中,也会有一些风言风语的。”
“毕竟你才十二岁。”
李泰咧嘴一笑。
“王叔,转过年来我就十三岁了,虚十四,晃十五,毛十六,奔十七了。。。。。。。”
李复笑骂着。
“你这小子,谁教你这么算的。”
李泰这通“虚十四,晃十五,毛十六,奔十七”的俏皮话一出,书房里原本有些凝重的气氛瞬间被打破,李复和李承乾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连一旁侍立的内侍也赶紧低下头,肩膀微微耸动,强忍着笑意。
李复笑骂着虚点了点李泰:“你这混小子,跟谁学的这般油嘴滑舌!还虚十四晃十五?你这算法,怕不是跟庄子里那些急着想说亲的光棍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