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何故去而复返啊?
“宣。”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在殿外整了整衣冠,迈步入内。
殿内暖意扑面而来,李世民放下手上奏章,抬头看着两人。
“什么事,让你们两个一块又来这里了?”
房玄龄上前一步,双手呈上奏章:“陛下,臣这里收到一份特殊的奏章,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眉头一挑,接过奏章:"哦?有何特殊?”
王德走上前,取过房玄龄手上奏章,转呈给了李世民。
“这是太子殿下牵头上的一份奏章。”
“高明?”李世民眸光亮了亮。
太子已经去庄子上好几天了,也没给自己写封信。
都不知道想念阿耶和阿娘的。。。。。。。
李世民心里多少有点怨念。
李世民哪儿知道,李承乾这会儿在庄子上忙着给自己的阿娘挣修暖阁的钱呢。
殿内一时寂静,只闻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杜如晦与房玄龄对视一眼,静候圣意。
读到"占城稻"一节时,李世民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面色平静,但是心里已经掀起了巨浪。
这一年得多产多少粮食!
多出来的粮食,能养活多少百姓!
朝廷能增加税收!
有税收,朝廷就富裕了,富裕了,朝廷就能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哪怕是做了皇帝,都是这个道理!
待阅至末尾的人选名单,嘴角微微上扬。
至于中间说水师的部分,李世民一点都不惊讶,朝廷攒钱,攒粮食,后续目标之一就是要建设水师。
他可没有忘记。。。。。。。。金银矿的事情。
远渡重洋,也是颇为耗费钱粮。
“恩。。。。。。。”李世民压下心中的喜悦,微微颔。
他看出来了,这个法子哪儿会是高明想出来的,必然是怀仁的主意,只不过,他将这个功劳,放在了太子的身上。
先前佛寺的事情,因为自己的参与,打乱了高明的课业。
现在,怀仁这个做老师的,又给学生找事情做了。
不过,找的这件事,自己喜欢。
李世民抬头看向二位宰相:"玄龄、克明,你们觉得如何?"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行。虽有些细节尚需斟酌,但大略无碍。"
杜如晦补充:"太子殿下考虑周全,既有商队购种,后续又有水师护航,还有试验田做实验,改良种子,可谓面面俱到。"
李世民满意地点头,目光再次落在奏章末尾的名字上:"遗直和杜构也在其中?"
房玄龄笑道:"年轻人敢想敢为,臣甚欣慰。"
杜如晦也道:"犬子能参与此等利国利民之事,是他的福分。"
一件功劳,大家分。
太子占大,剩下的,跟着喝点汤,也算是历练了。
李世民嘴角扬起。
“你们说,这奏章为何先送到中书省,而非直接递进宫来?"
。。。。。。。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相视一眼。
"太子殿下说,此事关乎万民口粮,需走三省流程。臣揣测,殿下是想先听听老臣们的意见。"房玄龄回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