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拱手向房玄龄行礼。
“见过房相。”
行礼过后,石头从怀里掏出了被仔细卷好放在竹筒里的奏章。
“房相,这是来自庄子上的一封奏章,是太子殿下牵的头。”
说完,双手奉上。
房玄龄走上前去,接过竹筒,打开。
这奏章,好像还挺长呢。
“这么着急送来了?怎么不直接送到宫中去?”
石头笑道。
“房相看过就知道了,太子殿下说,此事关乎万民口粮,不能耽搁,而且,势必是要走三省的流程的。”
“房相,奏章已经送到,小的就先告退了。”
房玄龄颔。
待石头离开后,他才缓缓展开奏章,细细读了起来。
起初,房玄龄神色平静,目光在纸上一行行扫过。
读到"占城稻岁可三熟,若引江南,可增赋税三成"时,他指尖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增赋税三成,只以江南来说,完全是可以达到的。
哪怕是这稻子在江南地带,一年只有两熟,也足够了。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奏章末尾的估算数字上——那里有几处略显粗疏的账目,显然是小辈们估算时未能尽善。
房玄龄并未不悦,反而唇角微扬,低声自语:"年轻人做事,到底是经验不足,不敢往大了想啊……不过,已经很好了。"
目光落在了最后,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自家小子也在其中,房玄龄眼神里带着笑意。
好小子。
哈哈一笑,合上奏章,朝外走去。
去找杜如晦。
看过奏章,房玄龄明白了太子殿下为什么要将奏章送到自己的手里。
这是要一个肯啊。
自家后辈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去了。
若是自己和杜如晦不点头,那这份奏章,就会截下,等到同样的奏章下次被写出来,会直接送进宫,送到陛下面前。
当然,奏章上不会再有房遗直和杜构的名字。
杜如晦见到房玄龄这么急匆匆来找自己,人也是懵懵的。
方才在两仪殿分开,到这会儿还不到半个时辰呢。
见他手持奏章,面色严肃,笑着询问。
"玄龄兄,何事如此郑重?"
房玄龄将奏章递给他:"太子和几个官员联名所奏,引占城稻种之事。"
“看看吧,有惊喜在里头。”
杜如晦接过,快浏览一遍,眼中精光一闪:"此事若成,功在社稷啊!"
“末尾还有你儿子的名字呢。”房玄龄提醒道。
杜如晦哈哈大笑。
“这小子有胆量,我很欣慰啊。”
房玄龄点头,他也有这等想法:"走,一同面圣。"
二人并肩而行,带着奏章,朝两仪殿方向走去。
两仪殿外,内侍见房杜二相联袂而来,连忙上前行礼:"二位相公,陛下正在批阅奏章,可要通传?"
房玄龄微微颔:"有要事禀报,劳烦通传。"
两仪殿内的李世民也好奇。